今年前8个月,应城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7%,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7亿元。1至9月,该市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11.5%。
应城市经济何以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采访发现,这主要得益于应城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中求进,经济动力持续增强,发展质效同步提升,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1
产能瘦身发力有效供给
应城市从淘汰过剩产能、出清无效产能、关停落后产能三个方面入手,减少低端供给,处置“僵尸企业”,加强环保执法,去产能效果明显。
该市综合采取企业转型、联合重组、停发生产许可等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全市5家水泥企业,已转产1家,4家联合重组为2家。
对履约率低、投资强度低、土地利用率低的企业采取割地、整体收购等方式,实施一对一“契约式”整顿,收回乐华厨卫、稻花香等企业闲置土地多亩,回盛科技并购银海棉花,盘活60亩工业用地。
环保方面铁腕治污,对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已依法关停4家企业10台共5.25万千瓦时发电机组,关停全市99台20蒸吨以下锅炉。宜化双环、长江埠工业污水处理厂,应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汤池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日处理污水6万余吨。
在对落后低效产能瘦身的同时,应城积极引导支持高端产业发展壮大。今年2月,云图控股旗下益盐堂30万吨/年品种盐基地开建,7月投入使用。8月末,云图控股20万吨绿色盐及食品包装项目签约落户应城。
2
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应城市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县域金融工程的意见》,引导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目前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在“新三板”“四板”挂牌上市17家,数量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组织“金桥工程”,推进银企对接会,已签订信贷投放协议11.12亿元,已投放近7亿元。创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示范区,用好政银合作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续贷周转金等,上半年受惠小微企业29户、累计金额2.57亿元。
同时,应城积极为企业减轻税负。应城市四大行业增值税税负整体呈下降趋势,建筑、金融、地产、生活服务等四大行业中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全部下降,税负降低3%至41.7%不等。
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往往滞后,应城市今年全面推进河湖库长制,加强水资源管理,补齐“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短板。该市今年已关闭拆除75家规模养殖场(户),湖泊拆围2.3万亩,湖库禁投全面完成。5月8日、11日,应城代表孝感迎接湖北省、水利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得考核组好评。
以人为本,围绕重大民生工程,今年投资6.92亿元,实施园林绿化、市政环卫、城市道路、给排水、交通车站桥梁、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六大类29个民生项目。全面落实了城区公汽、工商、质监管理体制等改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到位,医院改革顺利实施,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增强。
3
降本减负促企轻装上阵
应城市亮出减审减费、贴息降费、融资发债三招着力降低企业成本。
今年9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编制《应城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共清查收费项目34项,总额万元。今年取消停止收费基金项目4项,为企业减负万元。
通过贴息降费,上半年循环使用县域经济调度资金3.7亿元,为企业争取省技改贷款贴息1.37亿元。
盐化产业是应城的支柱产业之一,工业用电是企业支出大项。应城组织双环科技、云图控股等用电大户,申报湖北省直供电政策,为企业直接降低用电成本多万元。
今年,应城市向上争取项目融资38.9亿元,近期还将发行城投二期债券8亿元、国土储备债券2.4亿元。
应城不断改进服务,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中介机构去行政化。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检查,积极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多证合一”制度改革,为企业减负松绑,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应城发出首张“二十七证合一”营业执照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