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阿拉宁波人都应该知道的ldquo老宁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0-2-12
“一年之计在于春”时值除夕守岁之夜辞旧迎新。旧已辞,恭祝来年心想事成万象更新前得先跨过重要的除夕夜相信这会大伙儿已经在筹备习俗所需宁波有过年老话:“正月马灯跑又跑,阿姆阿婶撩年糕”“正月头面,探亲访友”一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看看你知道多少宁波人的春节习俗?一、守岁守岁

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即点岁火、守岁火。届时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二、掸尘掸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以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年底大扫除,寄托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即室内屋外,房前屋后进行彻底清洗,干干净净迎新年。

三、祭灶祭灶

也被称为小年、谢灶,灶王节等。据说每年到了这一天,灶王爷就得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而人们只要把融化的关东糖涂在灶王爷嘴上,那么灶王爷就不会说坏话了。

四、年夜饭午夜饭“年夜饭”是年三十里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在这一天,在外地的儿女们再远也会赶回家中团聚。如果实在不能回家,那吃年夜饭时就要空出一个座位,放上碗筷,视作人齐无缺。鳗鲞、红膏炝蟹、鱼、年糕是宁波人必备的年夜菜。五、压岁钱压岁钱

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因为“祟”与“岁”谐音,“压祟”即“压岁”,意思是压住鬼怪,不让其作祟。

六、吃汤圆吃汤圆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这天习俗的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七、开门炮开门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作为中国特产的爆竹至今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燃放它创造出的喜庆气氛,在春节里能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八、拜岁拜岁

拜年一般是从家里开始,然后是亲属。一般先至亲后远亲,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先拜近亲后拜远亲。宁波人有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拜岁拜嘴巴,猪油汤团烫下巴”。

九、闹花灯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十、舞龙舞龙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寓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十一、踩高跷踩高跷

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十二、贴春联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十三、贴窗花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十四、倒贴“福”字倒贴“福”字春节贴“福”字也由来已久,现在更多人将“福”字倒贴,充分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寓意“福气已到”。十五、年画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看到这些传承已久的宁波老底子习俗,一定唤醒了宁波人满满的记忆,那就让我们完满得为去年画上句点,和家人一起筹备暖心的除夕夜,并齐心奔赴崭新的鼠年。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