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县克城镇夏柏村,已经90岁的王治孝老人是村民最为敬佩的人,74年前,他加入新四军第五师13旅38团,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过不少战事。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王治孝老人对自己的抗战经历仍记得十分清楚。不久前,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故事。
被国民党抓壮丁出川后加入新四军第五师
沿着一条水泥路,在夏柏村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个没有院墙的院子,这便是王治孝的家。
这个院子位于半山腰,窑洞有些破旧,附近有不少遗弃的破旧院落,家庭条件较好的村民都在其他地方重建新家,只留下他一家依旧守着这所老房子。
王老中等身材,看起来十分和蔼,由于患脑梗塞,老人行动有些不便,在小儿子的搀扶下,他才慢慢坐了起来。回忆起往事,他显得有些激动。
“我老家在成都,年时我才15岁,应该是8月份的时候,我在一家店里当学徒。”当年的经历,王老记得很清楚,当时碰到一个年龄较大的人,主动请他吃饭,给了他两个饼子,还给了一沓子钱。
“当时年纪小,也没有防备的心,跟着那个人到了一个茶馆。”王老说,到茶馆后,有一个人给了他一身衣服和一床被子,和他一块的还有不少年龄相仿的人。
这时候,王治孝老人才得知自己被“卖”了,被当做壮丁抓起来了,强行参加了国民党军队。
虽然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脱身,但都没成功。他同多个年轻的小伙子,经过德阳、绵阳往湖北方向一直走去。他也未能与家人告别,然而,这一走,竟中断音讯21年。
年4月,在湖北的一次战役中,王治孝被新四军俘获,由于对国民党队伍的不满,被俘后的王治孝感到新四军才是人民的队伍,他便要求加入新四军,成了新四军第五师13旅38团的一名战士。
“当时38团政委叫周庆鸣,河南人,打仗特别勇敢。”虽然时隔74年,王治孝老人还能准确地说出当时部队首长的名字,着实让记者惊讶。
王治孝当时在部队担任卫生队看护员,虽说当时他已经16岁,但身高并不高,周庆鸣摸着他的头问道:“小鬼,还没枪高,能扛动枪吗?”王治孝回答:“报告政委,上战场杀鬼子没问题。”
攻打韩城腿部负伤蒲县安家无怨无悔
加入新四军后,王治孝随部队在黄陂、红安、应城、随州、大悟、安陆、孝感等地参与对日作战,多次在战斗中死里逃生。
年12月15日,王老记得很清楚,那天新四军5师38团的战士们连夜行军赶路,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喝水,所有人都很疲惫。12月16日早晨,部队抵达湖北应城县杨家河,停下来休整、做饭。突然,部队遭到了一阵猛烈的炮火袭击,原来是一股日本鬼子占据了杨家河东北高庙制高点,朝他们发起了进攻。
王治孝所在的新四军发起冲锋,新四军获得胜利,击毙日军主要战斗力,但部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伤亡惨重。王治孝的许多战友身受重伤,那被炮弹击中血肉模糊的样子,他怎么也忘不掉。
王治孝老人回忆说,当时他所在的部队组织反战人员成立了反战同盟会,他便和这些反战人员在前线向日军喊话,对日军士兵高喊“早日回家”停止战争”的口号,还在前线向日军阵地唱反战同盟歌曲,揭露日本军阀的残暴,宣传日本侵略中国必败等道理,在日本军官和士兵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讲到这一段时,王老突然开口唱起了日语歌。他向记者解释,这首歌就是当时反战同盟唱的歌曲,歌词的大意是:父亲在中国打仗,儿子在日本十分思念,希望能盼父亲放下武器,停止侵略战争,早日回到家里。
王老回忆,他当时跟随部队在河南、湖北打了不少仗,很多次都是出生入死。
年,他所在的第五师与王树声所率领的南下部队,组成中原军区,他依然是卫生队看护员。由于在战斗中表现突出,这一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在年6月的中原突围战中,王老所在的连队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很多人都牺牲了。因为多天的连续战斗,所有人都疲惫不堪,王治孝与部队走失散了。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徒步走到枣阳的一个村里,热情的老乡请他吃了一顿饱饭,让正愁寻找部队的他暂住了几天。
几天后,王治孝又重新上路寻找部队。“听说部队在湖北房县,但等我去了之后,部队已经撤离。”王老说,无奈之下,他只好边走边打听部队的消息。他又走回到河南信阳,希望能早日找到部队。
在信阳停留了两三个月,王治孝一直在打听部队的消息,随后他又返回湖北。
“年正月初一我从汉口坐火车到西安,希望能找到部队。”王老说,辗转到达延安后,他依然没有找见自己所在的队伍,但是他加入了当地的解放军,由于有卫生护理知识,便在独四旅12团卫生队工作。他随部队参加了攻打榆林、黄龙等多次战役。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刚过了中秋节,部队便打响了黄龙山战役,农历八月廿七攻打韩城。”根据资料显示,解放韩城战役正是公历年10月9日,也正是王老所说的农历日期。
当时攻打韩城用的山炮,因为山炮发射有火光,敌人发现了我军炮兵阵地,组织反击,一时间炮火连天,一颗弹片击中王治孝的大腿,当时血流不止。
在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后,王治孝和众伤员渡过黄河,到医院进行治疗,之后又被送到阳城、隰县等地疗伤。
年3月,王治孝老人伤愈,但是还得依托双拐行走,他三番五次要求回部队,但都没同意。考虑到王治孝的安全,部队安排他在蒲县暂住。这一住,就是一辈子。然而,王治孝老人并没有任何怨言。
离家多年音讯全无家人以为已经阵亡
多年在部队的成长和经历,王老在蒲县克城镇夏柏村的日子里,依旧是个闲不住的人。
上世纪50年代,王治孝曾担任村里的司务长和团支部书记。年,在村民的介绍下,他在蒲县成家,农闲时,他都会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述他的战斗经历。虽然生活很苦,但他从没有向当地政府提任何要求。
自从年被迫离开家乡,十多年王老一直没有时间回老家,但心里一直牵挂着成都的家人。
直到年,和他一同退伍的四川同乡老吴回家正好路过成都,他便写了一封家信,让他带回去,希望能得到家人的消息。
让王老兴奋的是,老吴带回了家人的消息,他才通过写信与家人取得联系。年,母亲带着六叔和姑姑专程到蒲县看望王治孝,几十年没见面,母亲在他这里一住就是半年。这段时光是王治孝最幸福的日子。
由于当时家里穷,他想回趟老家,一直没有成行,能回趟老家一直是他的心愿。
年,离开家乡近30年的王治孝终于圆梦,带着他的大儿子第一次回到成都老家。
“当时妈妈已经80多岁了,那次回家见了全家人。”王老说,自从他年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有消息,当时家里人还以为他已经阵亡了,在家里还给他设了牌位,每年清明节都烧纸祭祀。
“好多年没有回去了,不知道老家的人都怎么样了。”年2月,王治孝因突发脑梗塞,导致行走不便,小儿子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专门在家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日子过得虽然苦,但是在他看来都没什么。
在采访结束时,王治孝执意让儿子把他扶到门口,老人朝着老家的方向,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给远方的亲人郑重地敬了个军礼,眼神依旧是那么坚毅……
来源:临汾新闻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