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菜系是文化艺术的结晶
江北川
美食家和馋人还是有区别的:美食家乃自标身价,专挑贵的珍馐美味吃,讲排场;馋人却不忌嘴,什么都吃,而且样样都吃得津津有味。馋人为吃肯下功夫,绝不懒,也不耍派头。
唐鲁孙说:“任何事物都讲究个纯真,自己的舌头品出来的滋味,再用自己的手写出来,似乎比捕风捉影写出来的东西来得真实扼要些。”
扬州著名的文博专家、江苏烹饪研究所原所长朱江老夫子在《扬州饮食随想录》序中说:“维扬菜系形成之前地域性的扬州的饮食菜肴就早已存在,即是气候所宜,水土所生,人民所食,也即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维扬菜系的发生根在维扬。”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又称维扬菜系,为八大菜系之首。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我们的先民早在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应该在制彩陶前已会用火,否则,无火则不能制陶。也就可以推定出先民们已不再茹毛饮血,而是吃烹饪过的熟食了。夏商周的青铜时代,出土的文物证明扬州先民祭祀时已有肉、有酒;宴席间还奏乐、赏舞。出土的青铜器有鼎、鬲、尊、卤等礼器及实用器皿。吴王刘濞都广陵,得开山铸铜煮海为盐之利,富可敌国。
至唐代,扬州已成“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万商日落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的高楼红袖客纷纷的不夜城了,文人雅士与商贾们纷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名菜狮子头历史的确悠久,早在唐代开元盛世时期,郇国公韦陡宴客,山珍海味,水陆并呈。又命府中名厨韦巨元做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葵花献肉四道名菜,所有宾客无不叹为观止。当葵花献肉一菜呈上时,只见肉圆做成的硕大葵花心,美轮美奂,如雄狮之头。郇国公半生戎马,常自诩战功显赫,宾客敬酒,投其所好者赞颂道:“公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举杯一饮而尽,笑道:“为纪念今夕之会,葵花肉不如改为‘狮子头’。”自此,维扬名菜中又添了一道美味“狮子头”。
宋人诗云:“却将一脔配两蟹,世间真有扬州鹤”。将吃螃蟹大劗肉比喻成“骑鹤下扬州”的快活神仙,可见蟹黄狮子头是多么的鲜美诱人了。
宋欧阳修这位醉翁常携宾客举行平山堂宴饮赋诗;庆历年间,韩琦罢枢密副使,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发现一株很奇特的芍药,那芍药在一枝的主杆上开了四朵花,更为奇妙的是,这四朵花在鲜红的花瓣中间,又各镶嵌了一根金黄色的细线,宛如大红袍上束了一条金腰带。酒宴间,韩琦将四朵金腰带芍药花剪下,每人各簪一枝。在此后的三十年间,这四人先后竟真的做了大宋宰相。“四相簪花”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赋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对烹调河豚亦很在行。所以特赋诗记之,好一幅悠然自得回味无穷的意趣。他那“食河豚而百无味”的由衷感叹更是对河豚美味的绝妙赞颂。
清代扬州“扒烧猪头”已盛行,黄鼎铭的《望江南百调》词云:“扬州好,法海寺间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猪头待客已成风俗。当时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绿扬城,法海僧,不吃荤,烧猪头,是专门,价钱银,值二尊,瘦西湖上有名声,秘诀从来不告人”。法海寺莲性和尚烧猪头肉的秘诀,后传于一位乌姓的厨师,遂成传世名菜。
“水陆肴珍杂果蔬,珠帘十里醉东风”,仅《扬州画舫录》记载的有名有姓的餐馆就达50多家,瘦西湖上,画舫沙飞,有船娘行厨,以宴饮而助游兴,是何等的惬意。
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这种因时而异的准则,确保盘中的美食原料来自最佳状态,让人随时都能感受到美妙淮扬的精髄。特别是文人雅士的介入,清代中叶淮扬菜走上了巅峰时期。文学介入扬州美食,远在汉赋、唐诗、宋词时便已结缘,但尤以清代为甚,现在我们能欣赏到的清人咏食史、咏采料、咏菜点、咏宴席、咏厨艺、咏酒楼、咏食俗、咏饮话的诗篇少说也有数百篇之多,使淮扬菜格调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淮扬菜的饮食文化品位。
.1.25
(高邮汪氏家宴)
作者简历:
徐润群,笔名江北川,年12月20日生于江苏江都樊川镇。16岁拜周公士阳为师学方、圆木手艺。17岁(年)插队至东汇公社双丰大队叶丰,21-23岁挟方、圆木手艺浪迹于皖南、浙北城乡。27岁招工进江都化肥厂、磷肥厂、第二水泥厂工作。曾长期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年退休。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员、江都区诗词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诗词、散文、小品、小说散见于报刊杂志。编导的小品《斗酒》获江苏省质监系统(年)文艺汇演二等奖。诗词出过《瓠子集》、散文合集出过《七弦二集》、《七弦三集》,年江都作家丛书小说《故里人物》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c/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