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是《离骚》|读经典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浪漫主义长篇抒情叙事诗,它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作者理想与现实纠集的缩影,反映出诗人对国家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祖国但壮志不得以施展的抑郁心情。《离骚》是作者的政治理想,生命激情和悲悯意识所熔铸成的具有强烈审美意蕴的宏伟诗篇。《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原文(节选)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离骚
译文
想信从灵氛的吉卦啊,可心里犹豫决心难下。
巫咸将在今晚降神啊,我备好香椒精米去邀请他。
众神遮天盖地一齐降临啊,九疑山诸神纷纷前来接驾。
神光闪闪显示着灵异啊,巫咸告诉我君臣遇合的古话。
说:“努力上天下地去寻找啊,去寻找政治主张一致的同道。
夏禹商汤认真访求贤臣啊,终找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如果你内心真正美好啊,又何必托媒人去作介绍?
傅说在傅岩操筑垒墙啊,武丁重用他毫不疑惑。
吕望在朝歌曾做过屠夫啊,碰上周文王被举用位显官高。
宁戚夜半喂牛叩角高歌啊,齐桓公听了请他辅佐当朝。
趁着你年岁还没有衰老啊,还有充足的时光施展怀抱。
怕只怕杜鹃叫得太早啊,到那时使百花凋零香消。”
为什么玉佩那么高贵美好啊,众人埋没它不让它光彩四耀?
这些小人根本不讲诚信啊,都嫉妒它要把它摧残毁掉。
时世纷乱变化无常啊,久留这里又有何必要?
兰草白芷都变得失去了馨香,荃草蕙草也都变质化为茅草。
为什么往日的香花芳草啊,今日里全都成了野艾臭蒿。
难道是有别的什么缘故吗?不好修沽是它们的祸根殃苗!
我本以为兰草可以依靠啊,谁知它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抛弃了它的美德追随世俗啊,挤进群芳的行列硬充芳草。
椒兰专横谄谀傲慢狂妄啊,栎籽又要钻进香囊冒充香料。
既然一心钻营往上爬啊,又怎能振发香气芬芳四飘?
本来世道习俗就是上行下效啊,又有谁能够不发生变异?
看椒兰都变成了这样啊,更何况是揭车和江离?
只有我的佩饰可宝贵啊,它的美质却一直被抛弃。
但它香气浓郁丝毫不减啊,芬芳的清香至今没有消失。
步伐和着玉佩的节拍自取乐啊,我姑且浪游四方再把美女寻觅。
趁着我的佩饰正当盛美啊,我上天下地四处观察游历。
楚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次年秦楚盟于黄棘,屈原被流放汉北,当时的汉水以北还是蛮荒之地。屈原的《离骚》,就作于到汉北(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后的两三年中。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表现手法上则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还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在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凤、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这种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的构思,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神话色彩,而又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较之《诗经》,《离骚》在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而蕴藉,有怨而不怒的意味。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李商隐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常常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重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屈原不仅追求心性的自由,还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既有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足见大文学家的禀赋。后来谢朓的五言诗以及后来的七言诗,甚至后来的词(长短句),在句式上多少都受了《离骚》的影响。他创造的“楚辞”文体,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略有改动。
编辑:牧野;校对:悠然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ly/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