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灌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文明行动主题活动
去年11月,国家领导人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勉励大家把这项工作抓实办好。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今年全国要干的80件大事之一。今年6月,国家领导人再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强调要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为进一步扎实有效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6月16日,灌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城区公园广场、社区、学校等地举行以“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热情,引导城市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应该怎么分?
分类垃圾桶有哪几种颜色?
分类垃圾要怎么投放?
这些你都清楚吗?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垃圾分类
昨天有专门的人员为大家讲解知识
快点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现场吧
科普课堂走进海西广场
早晨八点半
海西广场围观了一圈的市民
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活动兴趣高昂
迫不及待想要学习环保知识
这两个可爱的小朋友
被活动吸引来到了海报前
两个人还仔细的环绕了一圈知识点
好奇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垃圾分类不落地
文明灌南添福气
为了让市民们能了解到更详尽的垃圾分类知识
不仅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资料
还认真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
现场的工作人员
就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等进行了介绍
通过良好的沟通
让市民更加深刻的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活动,使市民进一步了解
支持城市管理工作
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
能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中来
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更宜居
科普课堂走进社区
工作人员一起走进社区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将垃圾分类的普及工作带进社区
走进居民的心里
垃圾回到“家”
灌南环境佳
看,这位阿姨
拿着宣传单的样子多认真
现场还仔细的揣摩了起来
现场的那么多市民
都在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
并且配合着宣传单
只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不少市民表示
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分类也越来越重要
以前在生活中没有那么注意
学到这个知识以后
要带着宣传单回家开始实践
增强环保意识
科普课堂走进新安小学幼儿园
一看到阿姨的到来
小朋友们欢呼雀跃
并且积极的思考,踊跃回答
跟随阿姨学习环保知识
今天分一分
灌南美十分
现场最深刻的就是这位小朋友了
台下把手举的高高的
到了台上又仔细的听着
真可谓是动静皆宜
瞧这认真的样子
生怕错漏了一个知识点
台下的同事也在认真的听着小朋友的回答
并且还在仔细的补充
让小朋友更加容易理解
顺便也带动了课堂的氛围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提高了环保意识
使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共同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
我们的家园将会更美丽!
今年我县将在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提高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配备标识易懂、规格适宜、设计美观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引导指示牌,方便居民分类投放。采用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手段,提升居民参与率,并逐步做到生活垃圾分类精准投放。
近年来,我县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日均生活垃圾产量约为吨,人均量约0.6公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压力巨大。而生活垃圾分类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再生资源利用、构建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是破解垃圾治理难题的有效方法。
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随着城市化脚步的日益加快,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成份也越来越复杂,垃圾正以惊人的速度淹没着我们美丽的城市,然而,“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却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目前我县正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将集中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等活动,为此,我们倡议,请您和您的家人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
一、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垃圾分类首先要从家庭做起,居民应当在家中将产生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三类,分开装袋,并准确地投入小区内设置的分类垃圾桶中。
二、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从自我做起,积极宣传环保理念,通过自身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家人,邻居、朋友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中来。
三、做垃圾分类的监督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同时要当好监督员,发现不文明行为或不按要求投放的,应及时制止并耐心告知其分类的方法。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灌南县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感谢您的参与!
灌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年6月16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ly/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