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十一假期,中秋、国庆两节相连,连续8天的超长假期,成为史上第一。度好超长假期,结过婚的小青年,一家人外出旅游最好;恋爱还没结婚的小年轻,赶快趁这难得的长假和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抓紧时间办婚礼,也是人间美事。对于我这般年纪的人来讲,被朋友、亲戚请去参加下辈人的婚礼,享受享受美食,也是我过中秋、国庆双节的一乐。
相比较而言,参加武汉本地人在餐馆酒店举办的婚礼,我的兴致显然要低很多,除了结婚仪式上很吵,程序有千篇一律之嫌外,还与婚宴席面不太好吃,没有风味特点有关。到农村去参加乡村婚礼就不一样了,一来去农村可以亲近土地,观察具有当地特点的乡风乡俗,二来总能吃到在城里吃不到的乡间土菜。所以每每接到去乡村赴婚宴的请柬,难免心里边就涌动起喜悦之情了。
十一这天,我与家人去了湖北省应城的乡下,参加一位远亲的婚礼。应城离武汉也就百八十公里,差不多是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民谚说,十里不同音,十里不同风,这是很有道理的,应城离武汉不算太近也不算太远,饮食风俗却不相同,有些当地的菜肴,一端上桌时,别说我没吃过,甚至连看都没看过,更不用说能够说出个一二三的道道来了。
比如流行于应城乡下红白喜事席面上的“酥肉”可算一例。
按理说“酥肉”不唯应城所独有,是我国各地都能见到的一款吃食。据我所知,山东菜里有“酥肉”,陕西省长武县的“酥肉”也很有名,但一经比较就可发现,山东、陕西、湖北的“酥肉”,听起来都叫“酥肉”菜名,其实做法和外观形状各有不同,口感也不相同。所以应城此“酥肉”非山东、陕西彼“酥肉”也。
应城是个好地方,地下有丰富的盐碱石膏的矿产资源,是个亦农亦商亦工的地域。地势也是一马平川,湖泊众多,是个天然的大粮仓。人口密集度相对不高,自古百姓生活安定,日子过得丰足而从容。老话说,在百姓生活中无粮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而农工商,应城都占全了。从行政区划上,应城虽然隶属于孝感市,地理上却与江汉平原上传统大荆州的地区相毗邻,或者说应城是江汉平原的一部分更为准确。由于地缘之故,应城受荆州文化的影响很大,这一点,从饮食习俗上观察,就可以判断出应城地域文化的大致属性了。应城菜式里多有蒸菜品种,这也是应城饮食文化受江汉平原饮食文化影响较大的具体例证。
应城乡下办席颇有意思。老板兼厨师接到主家订办酒席电话后,便开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过来,车上载有锅碗瓢盆、砧板灶台、桌椅板凳、汤匙碗筷等办酒吃席的家伙什,一应俱全。案子师傅和择菜的小工,再开一辆三轮农用车同时到达。两辆三轮农用车组成了一条流动的厨房生产线。
厨师班子一到主家门前,即开始扯布撑棚,炉灶升火,立时,喜事喜办的喜庆味道,就开始一点一点地透出来了。
应城乡下的酒席,连汤带菜不多不少一共十大碗,我猜测大概是取“十全十美”的意思吧。菜式上席时,没有彩碟味碟的冷盘铺垫,一上来就是热菜,所上的第二道热菜就是酒席上必不可少的“应城酥肉”。
“应城酥肉”是把荆州地区和黄孝地区制菜方式相糅合的产物。从外观上看,“应城酥肉”既像黄陂的肉糕,又像黄陂的肉圆,制作“应城酥肉”时,既要像制作肉圆时用油炸,又要像制作肉糕时上蒸笼蒸,成菜后的“应城酥肉”,口感正是肉圆和肉糕两者的综合:外表起酥而里面柔润。
我拐进灶间,与厨师拉起家常。厨师告诉我,做“应城酥肉”,要选用应城当地土猪的腿肉和五花肉,腿肉和五花肉的比例大约是7比3,把腿肉和五花肉剁碎,配以鱼茸和调料,淀粉,将肉茸团成饼状,入油锅,油温不能太高,至“肉饼”表面炸酥时,即起锅。然后用大碗把“肉饼”按碗形放好,在“肉饼”上划成“井”字块状,把木耳、黄花菜堆在“肉饼”上,连碗一起放进蒸笼,大火蒸上5分钟左右,待蒸笼中的“肉饼”透熟,即可装盘。装盘时,须将碗中的“肉饼”反扣过来,黄花菜和木耳便成了垫底,此时,一碗圆圆鼓鼓形状饱满圆润的“酥肉”就大功告成了。
“应城酥肉”外皮略呈黄色,入口有酥感,内里却很柔软,因为上过蒸笼,沥去了大油的油荤,虽闻得到土猪的肉香,吃起来却不腻人。蒸笼中的蒸馏水和从“肉饼”中渗出的油成为了汤汁,将“酥肉”浸泡得更加绵和起来,所以“应城酥肉”吃起来,又有与蒸汽水肉近似的口感。
古人说:“三步之内必有芳草“,以我好吃佬对美食的理解,大概就是十里之外,必有美食,就凭这一点,多跑点路,去农村乡下,吃一吃没吃过的美食,也就值了。
曾庆伟,年5月出生,武汉市人,作家、美食评论家,现任《色香味商情》杂志总编辑、武汉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武汉餐饮业协会副秘书长。已出版《楚天谈吃》、《味蕾上的乡情》等书籍多部。
“色香味商情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ly/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