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尽颂非遗风
——应城金漆木梅花“亮相”第二届长江非遗大展侧记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右一)等一行参观李四清(左一)展出的作品
亲切交流
李四清展出的四件金漆木梅花作品
李四清的作品《傲骨》
李四清正在自己展示的作品前留影
本次非遗文化展示宣传牌
本次“长江文明非遗风采”非遗技艺文化展示现场
媒体现场直播展会盛况
中南民族大学展会现场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本次展会的展出地)
展会上雕刻剪纸艺术家正在现场制作作品
传统窗花剪纸工艺
剪纸雕刻艺术
剪纸工艺展示
传统纺织技艺展示
纺纱织布传统工艺展示
传承文化,留住文明。10月13日,历时2年筹备、为期5天的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应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李四清的“金漆木梅花”亮相展会。是孝感市境内唯一参展的非遗文化传承人。
现年51岁的李四清,作为报读中南民族大学漆艺班的一名学员,在校方极力推荐下,荣幸地在展会上展出了他的《喜上梅枝》《凌寒》《傲骨》《暗香》4件金漆木梅花作品,并得到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当场接见和高度赞许。
非遗文化任重道远
“金漆木梅花拥有独特的地域资源和独创的雕刻工艺,要继续加大其非遗文化的技艺传承、支持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工作力度,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引领其他文化产业发展,提高非遗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指出,应继续加大对传统技艺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拓展项目单位决策人和传承人的经营思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竞争力,推进文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化。“要切实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把非遗项目这些‘老宝贝’发扬光大!”
李四清,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年2月,是应城省级非遗文化“金漆木梅花”第四代嫡系传人。他当兵退伍后进入警营。凭着一颗对传统工艺——“金漆木梅花”的热爱之心、一种军人的顽强坚毅之心、一份警察的严谨细致之心,硬是用自己的一双勤劳之手,把应城几经失传的“金漆木梅花”发扬光大,重放异彩。
源于清朝末年的“金漆木梅花”,是应城市地方特色文化。李四清自幼耳染目睹“金漆木梅花”设计创作过程,得到了其父亲、第三代嫡系传人李炳发的真传亲导,在近十年的努力中,李四清独自设计并创作出了一些作品。这个中的酸甜苦辣惟有他自知,艰辛不言而喻。
“金漆木梅花”的创作是一项纯手工工艺,需要细心构思造型,准备十余种原材料,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造型、揉合、连接、上漆等等工序。制作“金漆木梅花”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要真正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大概需要用时3个多月。首先得从备料开始,挑选大漆、生漆、桐油、品红、金箔、铁泥巴、铜丝、铁丝、油纸、石膏粉、砖灰,麻油等,然后根据构思的造型精心制作。其中,仅铁泥巴起初的挑选就耗时他近半年之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11月,由孝感市委宣传部,孝感日报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孝感有礼”作品大赛活动中,李四清创作的《凌寒》、《仙姿》两幅“金漆木梅花”作品喜获银奖。年12月,李四清又创作了两幅作品《傲骨》、《暗香》在孝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大赛中,再次获得银奖。
非遗振兴博大精深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展示长江流域非遗保护成果,探索推进非遗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届长江非遗大展主题为“长江文明、非遗风采”,以文化部非遗司为支持单位,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厅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文化局、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从青藏高原跋涉万里奔流入海,长江世世代代养育着中华儿女,也孕育出多样的文化形态,汇集成绵延多年的长江文明,并延续至今。大展汇聚了长江流域15个省市的多个国家、省级非遗项目的多名传承人,展出多件非遗作品,展出面积2万余平方米,设有长江传统服饰技艺、中医药文化、传统饮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湖北非遗研培成果五大专题展。武汉是参展项目最多的地区,展出汉绣、武汉泥塑、武汉剪纸、武汉热干面、汉派木雕、叶开泰制药等31个非遗项目展出。
长江流域是东方人类的摇篮,千余名非遗传承人用匠心讲述着长江博大精深的传奇故事。历史留给世人丰富的文化宝藏,传承与发扬则是当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近年来,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3所高校实施了国家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湖北刺绣非遗项目培训班、湖北传统雕塑传承人群研修培训班、剪纸培训班、漆艺培训班、刺绣培训班、汉绣研修班等陆续开展。在本届非遗大展中的湖北非遗研培成果展板中,学员们的泥塑、面塑、刺绣、剪纸等优秀作品将一并展示在本届非遗大展中,承前启后传递灿烂的文化精髓。李四清的老师之所以极力推崇他的作品上展会,缘自对学员的虔诚学艺、地域风情和对基层非遗文化博大精深的由衷赞叹。
依长江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琳琅满目,展现着从古至今的人类智慧。当天上午,首场竞技项目为剪纸,来自云贵、巴蜀、沪上、赣皖、青藏等区域的8位剪纸非遗传承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上场,花簇、植物、动物,在他们的巧手下一一呈现,栩栩如生。
织绣、剪纸、漆器是长江流域最具特色的三类非遗项目,本届大展别出心裁地组织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三类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一堂,同台竞技。这也成为本次大展人气最为火爆的区域之一。为此,李四清的“金漆木梅花”作品一亮相展会,便引得现场一片哗然,大家啧啧称赞——“真没想到,来自膏都盐海的小小县级市,应城,尽然有这等独放异彩的欣然制作,看来,我泱泱大国,中华文明真得是博大精深、无与伦比。非遗文化,大多来自民间!”
非遗传承源远流长
此次非遗大展,主办方还设置了大量互动环节供市民参与。逛展期间,不时有穿少数民族服饰的逛展市民走过,让人仿佛置身多民族联欢现场。
大展现场还有传统民族服饰体验集赞、尝非遗美食集赞、知识问答等诸多有奖互动活动等市民参与。除武展主会场外,武汉13个区和市直相关单位还设立了分场,将陆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学校活动。
主办方介绍,接下来的4天,每天均有同类目不同地域流派的传承人同台竞技,用技艺对话、用作品交流,市民可近距离欣赏传承人的看家绝活,还可现场参与9场非遗课堂,由传承人手把手带你感受非遗精髓。
据悉,9场非遗课堂预留了个名额,邀请了汉绣、武汉剪纸、武汉面塑、错格全对称鲁班锁、武汉泥塑共5位传承人亲自为市民授课。这五项技艺均是武汉非遗的代表,学起来也有一定挑战性。就拿鲁班锁来说,这是一种三维的拼插器具,曾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益智玩具。错格全对称鲁班锁需要操作者将凹凸不一的木条对齐啮合,十分巧妙。传承人李遵酉介绍,鲁班锁对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均有好处,是老少皆宜的休闲玩具。
非遗课堂完全免费,材料包由主办方提供。市民可通过手机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