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大体育赛事不仅对城市的体育产业,而且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声誉有持久、深刻的影响,世界各地城市对重大体育赛事举办权的争夺一直很激烈。
重大体育赛事不仅对城市的体育产业,而且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声誉有持久、深刻的影响,世界各地城市对重大体育赛事举办权的争夺一直很激烈。同时,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的财政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城市中不乏在赛事举行后陷入多年困顿的情况。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开始申办重大体育赛事,厘清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扬长避短,对中国未来的重大体育赛事承办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以往多采用针对个别赛事的案例研究。个案研究的差异性太大,不可复制和比较,在许多方面很难形成共识。中国过去20年里,各城市举办了相当数量的重大体育赛事,这为定量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反事实因果推断思想,将近年来在公共政策评估领域中采用的倾向匹配得分法和多重差分法应用到重大体育赛事影响城市发展的机制推断中,证实了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产业的推动作用。此外,本文还利用事件分析法和国内A股上市数据,分析了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内部不同行业的影响,揭示了赛事对不同行业的窗口期效应,并提示了重大赛事存在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相关研究,让体育和城市共同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毛丰付,男,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和产业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相关领域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及其他国家级项目。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浙江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光明日报》等主流期刊媒体发表文章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多项研究报告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批示和采纳。
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分析
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所有国际化大都市都举办过大型会展或体育赛事。悉尼、纽约、巴塞罗纳和洛杉矶等国际大都市都依靠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实现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重大升级。重大体育赛事有利于提高东道国的社会、文化、政治和国际地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产生正向社会效益,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此外,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需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会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保障。与此同时,重大体育赛事引致的旅游业发展还会促进城市产业集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背景下,奥运会、世博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手段。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2.2万亿元,这是体育产业GDP占比首次达到1%,中国体育经济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产生了根本性突破。在欧洲,仅年,由体育创造的商业价值就高达亿欧元,占欧洲总GDP的3.7%。年,体育相关领域职位解决了欧洲就业市场超万人的就业问题,占就业总人口的5.4%。历史经验表明,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可能会拖垮当地经济。据Flyvbjerg等测算,自年格勒诺布尔冬季奥运会至年伦敦夏季奥运会,每届奥运会都超预算——平均每届奥运会最终报告支出费用超出竞标成本预算%。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支出费用甚至超出预算近8倍。年北京奥运会基建设施的总投入达亿美元,而年索契冬奥会该数字达到了亿美元。越来越多当地居民反对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因为举办方往往对于赛事举办带来的收益过于乐观、甚至不太现实,学界称这一现象为“赢家诅咒”。研究证实,重大体育赛事等重大事件对城市产业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重复建设、盲目扩张,举办后期城市建设的速度明显放缓等。年雅典奥运会成为了希腊经济危机的“催化剂”,雅典奥运村成为叙利亚和阿富汗难民的安置地。Gibson发现赛事举办导致当地物价上涨,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增加。虽然重大赛事的举办会提供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岗位,但赛事带来的就业机会大多是临时性的,赛事结束后会造成大量失业,以及相应的生态问题和后续发展问题,如产生大量垃圾、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降低城市舒适度。重大体育赛事举办期间,政府会责令整顿环境,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在赛事期间易受产业规制影响而产生负效应。在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分析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路径基本都以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主。如:Kang等以年汉城奥运会为例,发现赛事举办未对当地旅游业产生长期的影响。Fourie等以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为例,分析重大体育赛事对旅游的影响,发现赛事规模和赛事举办季节不同,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不同。以往研究仅讨论了重大体育赛事对消费经济、旅游产业、场馆建设与遗留等方面的影响,较少纵向研究细分行业的区别。成功等以年广州亚运会为例,提出体育赛事对推动城市发展存在功能和效果的差异。鄢慧丽以—年第12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例,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地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王凯等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使用引致经济理论,从产业和要素层面对我国体育赛事的引致需求进行探讨,提出优化体育赛事供给侧以促进产业发展。朱启莹等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发现,体育产业政策发布对体育类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有较明显的短期正向冲击。这些研究均为本文从细分行业角度阐述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提供了依据。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重大体育赛事对细分行业影响的差异。针对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将重大体育赛事产生的经济冲击作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着重考虑2个方面的问题:①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产业发展是否存在显著影响;②哪些细分行业对推动整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更大。本文的可能贡献在于:①在城市和产业层面,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法与事件研究法,证实重大体育赛事确实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并以上市公司细分行业的股票异常收益率进行验证,进一步拓展了对城市发展理论的认识。②梳理承接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产业影响的内在机理,有利于明晰体育赛事对城市转型与发展的作用力度。③研究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规律,厘清重大体育赛事对细分行业的影响差异,有利于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关键时期,为地方政府未来可能承接的重大体育赛事提供参考。理论机制和研究假设随着赛事活动产生的外部冲击,赛事经济链会引发市场聚合机制,进而吸引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的集聚,通过产业联动可引发相关行业的快速扩张,成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工具。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大型项目推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事件经济的“富矿效应”能通过产业关联在产业间传递。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表现为经济变量对城市产业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从短期看,重大体育赛事会对城市的投资、消费等产生刺激,从而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规划等的发展,助力各个产业快速增长,促进城市产业能级提升。从长期看,存在正反两方面效应:一方面由于体育赛事举办所带来的产业集聚和人力资本积累,可促进承办城市的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初期阶段的过度投资,可能挤占后期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资源,造成挤出效应,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出现低谷效应。1.1 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短期影响及作用机制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一般从申办成功开始,呈现出从快速增长到稳步下降的趋势。体育赛事申办成功日至举办日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赛事筹备期。在一般情况下,根据赛事规模不同,筹备期为1~7a,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的筹备期为4~7a。甚至有些城市为了增强体育赛事效果,筹备时间更长,如洛杉矶奥组委(LA)已经未雨绸缪,开始筹备年奥运会赞助商事宜。本文假设短期为体育赛事筹备阶段的最后1a至举办后1a,因为生产要素很难迅速调整,通常短期内城市经济具有陡增的特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资本快速投入的溢出效应,体育赛事的短期影响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经济增长效应。一方面,重大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条件具有相当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重大体育赛事也将给举办城市的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从短期看,可借由赛事热度快速吸引外部经济资源,从活动中获得的利益是活动本身的外部利益,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如举办地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企业扩大吸引外部投资等行为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动力,不仅局限于赛事内部相关产业,还会直接为承办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外部效益。因此,提出假设1:重大体育赛事可促进承办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升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且对第三产业的作用高于第二产业。(2)人力资本累积效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不同而不同,人力资本数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涉及人口红利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对于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或地区,人力资本数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存在一个最优规模,一旦超过最优规模,人口红利就消退,人力资本数量的正向作用逐渐减弱。一般人力资本质量能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有助于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大量人才,从而带来城市人力资本的增加。(3)集聚效应。根据增长极理论,集聚效应主要描述了吸引经济活动到东道国的一种向心力。具体指各种经济活动和产业向承办城市持续聚集,以及能促进城市持续扩张和城市化加速空间力量的逐渐形成。我国城市化过程就是集聚经济的典型。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可在短期内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促进了第三产业扩张,有利于人力资本在短期内的集聚以及第三产业相关企业的大量涌入,短期的集聚效应大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本文讨论的重大体育赛事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模的赛事,因此在参赛人数、前期成本、举办周期、赛事影响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已有研究表明,举办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赛事对住房销售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影响不同。由此可得假设2:重大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高,其人力资本和集聚效应越显著,赛事影响的附加值越大,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越明显。1.2 体育赛事对城市的长期影响及作用机制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期正向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长期而言,已有研究对此产生了分歧。第1种解释认为,体育赛事除了可能对城市经济带来正向影响外,由于前期投入过大,对后期存在挤出效应,造成赛事举办后期经济投资忽然断崖式下跌产生低谷效应。第2种解释认为,由于体育赛事举办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但地方政府已经在筹备前期举债建设,若后期经济并无太大改善将导致资不抵债,造成地方政府欠下巨额债务甚至破产等负面影响。第3种解释认为,重大体育赛事举办是否成功也会影响城市形象,与经济增长相比,地方政府可能更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