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两会建言潘鲁生城市规划要纳入文化建设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1-8-14
北京好看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4675.html
民    艺    馆

  这些年调研走了不少地方,一个深刻的感受是,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区分棚户区拆迁和老城区改造与保护,不能“一刀切”。城市的老城区负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改造要有文化考虑,要使市政民心工程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民众感情,更体现岀党和政府的关怀。

调研北海沙脊古街

  “老城区”改造要讲城市历史。我国现存的老城区,大量建于清未、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或是历史上重要的商贸地区,或是建国后的工业基地,还有的是多民族居民的生活聚集区,其中有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肌理。怎样既使老百姓安居便利,又保留好一个城市的记忆和文脉,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从“民族文化复兴”的意义上看,“复兴”不是一味更新,而是对传统的恢复和完善;“复兴”需要载体,要有抓手,如果历史的文化遗存不能很好地存续在生产生活中,而只是图片文字和博物馆的藏品,那么复兴仍无法实现。所以,包括一座城市的老城区在内,改造一定要   “老城区”改造要讲民众感情。我们的“城镇化”要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全面考虑城市的旧与新,拆与建,居民的贫困与幸福指数,在这些问题上,还要从老百姓的立场上多体会、慎决策。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一些搬入新楼的老城区居民,他们感谢政府对生活的关心,同时也谈到新区很宽敞也有安全感,但失去过去的邻里亲情了,心里空落落的。这也给我们的回迁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命题,特别是重建时一定要考虑几百年城市的历史要素,在有关建设规划和社区文化活动中,要注意弥补城市历史记忆,修复市民的情感失落。

昇平老街

惠州范和村

  我们一定要避免大拆老城区造成的城市文脉破坏,同时避免新建城市“千城一面”的问题。老城区是一个城市最大的文化资产,作为文化遗产不可复制,更不可再生。所有的拆建,除了城市功能考虑外,一定要有城市文化历史的考量。目前无论是传统村落还是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共识在于,不能停留在孤立的文物遗迹或建筑保护,更要   老城区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的文化工程,要科学的规划和长远考虑,要尊重城市文化价值和城市特色。就此提几点建议:一是老城区改造要划定保护红线。既是刚性的保护规定,也是出于柔性的文化情感考虑,城市发展要   总之,城市社区已成为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城市规划要纳入文化建设,传承中华营造理念,合理规划城市风格,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给市民留足公共文化空间,包括重视营造建筑环境与景观,促进公共设施设计,维护生态环境;加强遗产园区的保护与改造,振兴历史商业街区;以及促进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区文化共建,推广社会公益项目等,让快速发展中的城市也是历史的城市、人文的城市、文化的城市,拓展精神文化更广阔深远的空间,也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自然和人文地貌、审视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提高审美素质,增进社会认同感。

潘鲁生民艺馆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民间艺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7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