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人文武汉云上行武汉饮食老字号品牌文化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1-7-7
鐧界櫆椋庝笓瀹跺垬浜戞稕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武汉传统饮食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生活习俗、人文背景、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品牌构建的过程中,挖掘武汉饮食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对于宣传武汉老字号品牌、打造地域文化符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武汉传统饮食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生活习俗、人文背景、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品牌构建的过程中,挖掘武汉饮食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对于宣传武汉老字号品牌、打造地域文化符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的谚语传说

武汉饮食老字号大都来自口口相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风土习俗、地方方言与产品特色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共同的记忆符号,使得这些品牌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武汉饮食老字号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谚语,如“蔡林记的热干面,面弹酱香作料全;老通城的香豆皮,皮酥米糯直流涎。谈炎记的大水饺,汤美皮薄味又鲜;小桃园的土鸡汤,老远跑克不嫌远;老字号曾蛮来菜,行行门门都不赖。”这些顺口溜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老字号的口感、制作、特色的赞誉。

汪玉霞创始于清朝乾隆三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汪玉霞的饼子——绝酥”。这里的“绝酥”是特指它的酥糖、酥京果、碱酥饼三大主打产品,色泽金黄,味道一绝,使人回味无穷。“绝酥”与武汉方言“劫数”谐音,而“劫数”一词在武汉地方情境中,形容的是人们亲密无间、爱恨交织的关系,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武汉人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很形象地把产品与人联系在一起。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武汉五芳斋,人们形容他们的主打产品“五芳斋的汤圆——圆滑得很”。这里的“圆滑”一词不仅表达了汤圆口感的圆滑味美、人人喜爱的赞誉之意,同时圆滑一词也是武汉人对做事能力强、善于沟通、聪明灵光、惹人喜爱之人的赞誉。

武汉饮食老字号大都有着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作为武汉集体记忆的热干面就有着这样一段来历。据说在20世纪20年代,汉口长堤街有一个叫李包的人,每天在关帝庙一带卖汤面。武汉夏天的天气十分炎热,他担心面条变质,便把面条用开水煮过之后在案板上摊凉,结果不小心打翻了麻油壶,把油全洒到面条上了,这时他灵机一动,就势将面条与麻油拌到了一起。第二天,他把拌好的面条过热水一烫,加入芝麻酱、葱花、萝卜丁拌匀,顿时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赞不绝口。有人问他是“么斯面”,他顺势回答“热干面”。大约年,由蔡明伟创立了蔡林记热干面馆,自此热干面品牌名声大噪。

二、吉祥的名称寓意

武汉饮食老字号的名称大多表现了“讲彩头、图吉利”的文化心理,集中体现了武汉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反映了武汉地方文化的风土人情。如四季美汤包,最初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春卖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后来则延伸为“四季长青四季美,一笼更比一笼香”之意,把人们的生活场景、美好愿望与产品特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品名意味悠长,耐人寻味。

谈炎记水饺则通过谐音为自己的名号添上喜庆的色彩,把中间“言”替换为“炎”,取其火上加火、红红火火,预示生意兴旺发达的吉祥寓意,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蔡林记的取名更有意思,以自己店铺门口的标志——两颗茂盛的大树为灵感,双木成林,郁郁葱葱,暗寓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之意。老通城最早地处城乡结合的通道,南来北往客人较多,故名“通城”,取其“四通八达、财源广进之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小桃园最初是取两位创始人姓氏,名为“筱陶袁”,后来模仿三国典故桃园三结义而得名,体现了和气生财、讲究信誉之意。

三、讲究的制作工艺

武汉饮食老字号之所以广受赞誉,最重要的是它独特的制作工艺。无论从原料的选择还是到产品的加工、火候、用量上都十分考究。

福庆和,老字号小吃,在产品的制作上独具特色。首先米粉的制作就十分细致,从选取原料、石磨磨浆、上笼蒸制到上案切皮均有讲究,做出来的米粉具备“浆细、芡熟、火准、条匀”的特点。另外汤底臊子的种类多样自不必说,就是加工方法也是独门秘方,上好的牛肉、齐全的配料、炒制的火候都有讲究。最后对具体的分量和配比规定也是十分严格,每碗牛肉粉是“半斤粉,8钱牛肉”,而面则是“3两7钱面,8钱牛肉”。

四季美,其主要特色产品是汤包。对于汤包的制作严格把关:第一步熬皮汤、做皮冻,要求肉皮绝对新鲜;第二步做肉馅,肉馅要选取“一指膘”的精瘦肉,蟹黄包一定要用阳澄湖的大闸蟹;第三步上笼,要求“一口气”火候到位。而有经验的食客对于品尝汤包也有心得:先轻轻咬破汤包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最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对于四季美汤包的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盛赞来源于整个制作过程的精细程度。

蔡林记热干面,从和面到酱料的制作上也是十分讲究。一是和面:面粉、食盐和碱的比例为∶2∶1,碱使用前需先化水存放24小时,面条直径控制在1.5~1.6毫米之间。二是掸面要经过热-过油-过冷三道工序,过热是上盖再煮沸,待面条出现透明质感,即八成熟后起锅。过油是过冷水沥干,摊在案板上淋上熟油拌开。过冷是摊凉静置。三是烫面:即食用前用笊篱过沸水来回烫至滚热迅速盛入碗中。四是配料:每碗的配料如萝卜丁、香葱等都有配比,对原料的来源也是十分讲究。而对于配料中的重头戏——芝麻酱的制作也有讲究:选取上好的芝麻进行炒制,要求味香口感脆,再用石磨进行研磨,最后在芝麻酱中加入四成小磨油。

四、浓郁的地域特色

武汉老字号的历史不仅仅是一家店铺、一个家族的兴衰,也是武汉这座城市变革的一个缩影。武汉的地理位置、生活习俗、人文造就了武汉饮食老字号的特色,其中独有的过早文化、市民文化、方言文化等是孕育饮食老字号的土壤,为老字号品牌打上了深刻的地域烙印。

武汉饮食老字号大多是小吃,这主要是源于武汉“过早”的地域风俗。“过早一词来自于清代的一首诗作《汉口竹子枝词》“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吞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渗元子滚鸡汤。”诗词中生动地描述了武汉早餐饮食的丰富和特色。而过早的习惯与武汉独有的地理优势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之地,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外来人口云集,人们形成了外面过早的饮食习俗。过早的主食多为米食,这是武汉作为鱼米之乡的特色体现。过早的种类则吸取了南北地区的特点,品种繁多,口味具有很大的包容兼并性。过早的形式则讲究快、热、鲜,如热干面,抓一把面装笊篱里一烫,豆角、葱花、芝麻酱一淋,1分钟时间就到了手中。人们拿着面或行走或赶车,边走边吃,一点儿也不耽误功夫。

武汉许多有特色的方言来源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武汉经常会听见这句话:“你的味蛮大咧!”“几有味哟!”这里的“味大”本义是指在饮食上的味口重,而在地方情境中则是指一个人爱显摆、讲面子的意思。糊米酒本是武汉饮食小吃中的一种,在生活中则被人们添入情感色彩,“糊汤”成为形容人做事糊涂、不清白的代名词。“夹生”通常是指做饭时由于火候不够米没煮熟,而武汉人则将它来形容人的个性,特指不好说话、不好相处或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另外形容饮食小吃的方言更是比比皆是,如老通城的豆皮——黄霜了滴,生动表现了豆皮金黄透亮、令人垂涎的色泽。糊米酒——甜咪了滴,则是形容米酒香甜可口的口感。

武汉饮食老字号是市民文化的集中体现。武汉是市民文化十分鲜明的城市,武汉人个性乐观积极、热情豪爽,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热干面是武汉饮食文化最突出的体现,它看上去并不那么雅致,吃法上也是不拘小节,但是它方便、简单、实惠,这集中体现了武汉人乐观、豪爽的性格特征。老通城豆皮则在制作和口味上吸收了南北之特色而不失独创性,充分显示了武汉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同时也体现了武汉人随和开放的精神。

品牌营销大师菲特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最持久的吸引力来自品牌所包含的文化。”未来的商业竞争不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对决,而体现品牌个性最重要的竞争力则是文化内涵。武汉饮食老字号无论从产品的独到、质量的精致、服务的诚信上,还是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动人的传说、美誉度等方面无不体现了武汉饮食老字号丰富的品牌价值。目前一些武汉老字号开始注重品牌文化建设,例如汪玉霞,在店堂布置、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大量均植入了地方方言、代表性景物、传统织锦等地域视觉元素,在产品种类上则以老口味为基础,重点开发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品种,努力打造代表武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武汉饮食老字号在品牌重塑的过程中,应紧扣自身品牌核心价值,依托地域文化根基,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在新时代中把握“不变”与“变”、“老”与“新”之间的平衡点,使老字号更具时代魅力。

出品

武汉市社区教育学院

审编

亲王qoqo

一言不合就给我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7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