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征文优秀论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1-10-30

来源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撰稿

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罗勇丁俊郑泽爽韩雅敏

审核

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罗勇

编辑

总工程师室曾宇娟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内容提要:经济特区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城市发展奇迹。本文以深圳和珠海为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围绕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四项关键要素,系统总结了经济特区对高质量城市建设模式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以规划引导城市土地合理使用和结构优化,以吸引有效投资促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以绿色低碳技术和建筑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以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供给提升城市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和珠海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充分发挥“试验田”和“窗口”的作用,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城市发展奇迹。四十年发展巨变,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珠海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和国际宜居城市,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走在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的前列。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系统总结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城市建设的历史贡献和宝贵经验,对于继续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在城市建设品质上走在全国前列

(一)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珠海经济飞速发展,如今已成长为珠江东西两岸具有强劲辐射能力的核心城市,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列全国前列。从GDP总量来看,深圳四十年前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香港的千分之二,年深圳GDP总量达.09万元,已超越香港(.78万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从人均GDP水平来看,特区成立之初,深圳人均GDP仅有元,珠海市仅有70元,如今深圳、珠海人均GDP位列全国第一和第四,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市。从GDP增速来看,至年,珠海、深圳的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14%、10.10%,位列广东省前两名,远高于上海市(7.1%)[1]。

(二)宜居城市建设的领头羊

深圳、珠海一直以来都将生态宜居理念贯穿于整个发展历程之中,珠海更是在特区成立之初便明确了建立“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的发展目标。目前,深圳、珠海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0.68%、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5.1%、49.%,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5年均浓度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均有“国家森林城市”之称。年深圳荣获全球宜居城市8名,是一线城市中最宜居的城市[]。年珠海市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年,珠海更是勇夺“全球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前十,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3]。在年至年中,珠海五度问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可谓是“中国最宜居城市”[4]。

(三)城市治理的标杆

深圳、珠海通过建立“民生微时事”、“社区规划师”、“楼长制”、“城市管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7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