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选自《财经天下》,年第08期《公务已了,归期未到——热门商旅目的地享乐指南》,编辑
刘炫,文字
Jenny、邢娜、Cathy、陈晓栋、Will、Rex、棉花、刘永柏,图片
于振明、Kenneth、肖毅、关里、邢娜、GOGOGO、平深、詹畅轩、张张无忌,插画
Jens
北京其实你从未真正懂它对于行色匆匆的商务人士们来说,独自置身于偌大的北京很容易让自己的享乐细胞迅速进入休眠状态,以至于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只有偶尔放慢脚步、细细玩味时,才会发现那些昔日再熟悉不过的街区,其实并不是你记忆中的模样。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北京只把自己的真面目留给那些努力去了解它的人,比如,很多真正的享乐秘境,甚至就隐藏在游客区的背后。
SoYummy这般美味茶家傅(芾林酒阁):后海深处,住家酒菜香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后海南沿
-/
若要在北京城内寻一片闲散乐土,“什刹海”恐怕是最先在脑海中跳出来的答案。虽名“海”,其实是片巨大的人工湖,只不过在一向缺水的帝都,有这样一个傍水而能观山,处处垂柳拂岸的地方,已经如上天恩赐一般难得。
茶家傅静伫在一片雪松修竹之间,白色的两层小楼,落地透窗,薄纱厚幔。玻璃回廊叠翠掩映,曲径通幽。门口的白兰花,散发着阵阵幽香,迎来送往八方来客。清幽的环境让你瞬间便可沉心静气,无论品茗饮酒,还是安静思考,你都能乐在其中。餐厅分为两层,仅设七席。一层有包房四间,二楼设有散座四台。天气晴好,置身高阁,透过柿子树和雪松观赏湖景极佳。
茶家傅只售卖十几道菜,道道皆是老板自家吃了十余年来的私房菜。厨师也像家厨一样,一年四季只为老板烹制熟悉的“家味”。因此,这里熟客众多,不管出行再远,也总是想回来吃上一顿“家宴”,离开这里,那种熟悉的味道就再也找不到了。大部分菜品保留了传统鲁菜的技法,比如酱烧比目鱼、虾炒白菜、油焖大对虾、掐菜等,因为费工费时,即便是在专业的鲁菜餐馆里都很难吃到,另外也有老板从小爱吃的傅氏烧茄子、傅氏煨牛肋、烤牛里脊、烤牛小排等。
餐厅外即是后海野鸭岛,十几年前,岛主曲喜圣为后海的野鸭们在湖中安了个家,现在,野鸭岛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生态环保特色的野禽观赏地。湖对岸还有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和摄政王府,如有雅兴,可在饭前饭后前往一游。
乡味小厨:酒店里的乡土风味
北京朝阳区呼家楼1号京广中心瑰丽酒店3楼
-
大部分酒店中餐厅都以粤菜见长,即使在北京,想要在酒店里吃到正宗的京味菜也绝非易事。不过,北京瑰丽酒店的乡味小厨却是个例外,尽管开业还不满一年,但每天的午餐时分,你甚至需要排上半小时的队才能落座用餐。
从冷盘开始,京味的代表是芝麻菠菜和酱肘花,前者的亮点在于芝麻酱中若隐若现的醋味和芥末味儿——芝麻酱+醋+芥末油的确是北京人拌凉菜必备的三件神器;而后者则是在肘花的瘦肉部分之余保留了一层厚实的皮冻,浇上醋和蒜泥吃,最适合下酒。热菜中的炉灶肉则是老北京传统名菜,是久已绝迹的美味。乾隆年间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记胜》“八月”“时品”一章中就记有“南炉鸭、烧小猪、挂炉肉”,可见,当时炉肉是与烤鸭齐名的京城名菜。如今在乡味小厨,这种失而复得的传统美食有三种不同的做法供你选择,净食、砂锅酸菜和三鲜白菜,其中以最后一种为经典,上乘五花肉,经十三种香料腌制并风干,再用经典挂炉烤制90分钟后出炉,配以辽参、虾仁与嫩白菜精心炖成,可算是老北京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之一。
当然,如果你足够悠闲,我们建议你留点儿时间给这里的二十几种中国茶,从罕见的紫娟红,到特别定制西双版纳易武茶区野生古树乔木生普、明前特级西湖龙井和2年太姥银针都可以点到,在酒店餐厅中显得十分难得。
HangOut这样玩耍大栅栏西街:老巷里藏着新设计
煤市街以西的一片区域曾是老北京著名的花街柳巷——八大胡同的所在地,至今仍有人慕名而来,试图寻找当年的风流影踪。早已成了普通民居的老屋自然不便进去参观,但总可以到被改为商铺的楼里转一转,一睹青楼的特殊格局。
朱家胡同的一家设计师品牌的时装店——彼伏便是改造于一座旧时青楼的建筑,店老板兼设计师陈兴曾是学建筑出身,于是亲自操刀设计了时装店的内部装潢。陈兴保留了极具青楼建筑特色的回转楼梯,打通内部各房间的隔墙,只留下旧门框作为支撑的同时,也作为一种装饰。靠近旧门框,你会发现每个门框都有一个标着数字的圆形标牌,据说上面的数字对应的便是姑娘们牌子上的号码。
逛完了八大胡同的旧址转身向北走,便可到杨梅竹斜街,站在街口就能发现这条斜街的与众不同,虽保留着生活的味道,但却精致许多。然而就在这条街上,曾开有7家书局,真可谓是满街书香。这样的街自然是文人扎堆的地方,沈从文著名的《边城》便是在这条街上的酉西会馆里写成。昔日的书局早已不见踪迹,今日只有一家模范书局应和着这条老街民国时的书卷气。而模范书局也被它的老板打造成了民国范儿,从整体到细节无一不显示着老板在设计上的用心,当然店内的用料也很不简单,金丝楠木做书架的支撑、清末民初的旧门板改成的地板,还有那些作为装饰的小物件:茶叶罐、铁壶、香炉,也不乏是些上百年的小古董。最有趣的当然还是跟老板聊天,但也是要看缘分,老板并非天天在,也并非谁都搭理,有眼缘或话投机的才会被老板请到柜台旁亲自招待一杯手冲咖啡,聊得实在投缘甚至会被请到后院的会客室去品尝老板收藏的好茶。
出了模范书局往前走不太远,便可看到一家挂着“藥”字招牌的店,而且进店需要按门铃待里面的人来应,但这并非郎中开的药店,而是家实验商店,出售一些设计感十足的商品,涵盖时装、书籍、家居等。既然名为“藥”,店内自然少不了与之有关的元素,首先店铺共分为八个空间,每个空间以中药的药性或含义命名;其次,中药店里抓药的柜子更是在多个角落出现。之所以以“藥”为设计概念,其实是将每一件设计品皆看成能富足心灵的精神良药。
街上还有家咖啡馆Soloist,供应品质一流的手冲咖啡。旁边铁树斜街上的西式简餐馆壹勺子糖也值得一去。
杨梅竹斜街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屋檐之上便是延伸到远方的天,傍晚时分,可以看到西边的天空被染成红红的一片,而这片红离这街里的人很近。两边的民宅里传出饭菜的香气,这是条有着趣味新设计的街也是条生活的街。
CheckIn这里落脚首都机场朗豪酒店
北京朝阳区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二经路1号-
踏入酒店,大堂右手边的艺术画廊以及与散落在酒店各个角落超过件的定制艺术品,仿佛能瞬间消除旅途带来的疲惫感。如果你的预算充足,就不要错过占地平方米的“傲”总统套房,除了酒店房间的常规设施外,还设有配膳间、酒吧、台球娱乐室及一间设备齐全的按摩室,附设度机场跑道观景区。
楼高两层的全天候ClubL贵宾会全日无休,多个各具特色的酒吧和餐厅也让你随时随地吃喝无忧——24小时营业的Portal-WorkPlay倡导“轻松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新派中餐厅明阁获奖无数,每次都能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用餐体验。如果你想一顿吃遍世界美食,那ThePlace就一定不能错过了。夜幕降临后,你还可以潜入Fuel感受激情四射的夜生活,餐厅的大屏幕将播放各类体育赛事,别企图落下任何一场精彩比赛。
这里还为客人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的ShuttleBus往返于酒店和首都机场之间。大堂DJ台旁设立即时航班信息显示屏,方便客人及时获悉进出港航班状况,合理安排时间。此外,还有照顾早班机客人的早早餐服务,为早上4-6时之间匆忙赶机的客人提供便利。此外,酒店6层还特设有淋浴和更衣室,满足早到和晚出发客人的需求。
达人观点刘炫本刊高级编辑
在北京这个遍布著名景点的城市里,想要探索到真正的风土民情并不容易,胡同游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后海、鼓楼一带早已因过度开发而面目全非,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前门大街自从被修整一新后,也失去了原先的风貌,不免让人遗憾。不过,若是你到了前门自觉坑爹的话,附近的大栅栏西街倒是能弥补你心灵的创伤。这条街位于老崇文和宣武的交界之地,以前是公子哥儿们寻花问柳的地方,解放后也一直疏于管理,所以至今仍然保留着不少老建筑,虽然略显破旧,但民风却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范儿。近几年,不少餐厅、酒吧、咖啡馆和设计品商店纷纷开进此地,也让这里变得更加年轻好玩儿了起来,既能得观古意,又能与时俱进。天津市井风味与殖民风格,可以兼得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年来过天津,并被当时该城独特的城市空间与都市文化所感染,曾在其小说中写道:“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感觉仿佛来到了欧洲的都会。”如果你在处理公务之余,还有两三天的闲暇停留在天津,不如就把时间留给下面这些去处,住逛吃玩,来一次身体力行的出游。你会发现这座距离首都只有百余公里的城市,却有着别样的风情。不过,根据我们的真实经历,给你一句忠告:出发前,请先做好胖三斤的准备。
SoYummy这般美味卫鼎轩曹公馆
尝尝四姨太的家常菜
天津南开区城厢中路鼓楼北街36号-
这里应该是最适合外地人来品尝天津特色的地方,最传统的天津菜口味都偏重,重油重盐,很多外地人吃不了,但曹公馆刚好在这方面做了一点点改变,既保留了最传统的味道,又让味道更平衡了,如罾蹦鲤鱼、老爆三、软熘鱼扇、独面筋、官烧目鱼、鸡丝银针等都是传统美味,在烹饪时都稍作调整,让这些传统菜既保持原味,又更加清爽健康。席间最惹人好奇的当属罾蹦鲤鱼了,鲤鱼带鳞油炸,然后浇上糖醋汁,骨酥肉嫩,非常入味,味道绝对地道。
除了地道的天津菜,在这里还能吃到地道的天津特色美食,如煎饼果子、小葱配虾酱的拼盘,做得很精致,味道也不错,当然煎饼果子与街边买的相比,这里少些烟火气,多了些精细劲儿。
潮你妹潮汕砂锅粥
夜宵,走你
天津和平区南京路国际大厦地下一层8559519
说实话,本人并没有吃夜宵的习惯,但这次的采访着实让我爱上了这家店。就算打破了半夜不进食的好习惯,也依然挡不住我一口气喝了两碗。我们点的是店里的招牌粥——潮汕虾蟹粥,用的是越南的海蟹,个头大,味道鲜,翻开蟹盖,金黄色的蟹黄瞬间暴露,煞是诱人。要煲制一锅完美的砂锅粥,首先米要好,口感软滑又不失弹性;火候要到位,所以下单之后通常要等至少30分钟。另外,海鲜的味道要够鲜,这样才能让粥喝起来清爽又不寡淡,同时,那股鲜美的味道,任世间所有的调味料都难以匹敌。而且,这种鲜味包裹着每一粒米,每一勺入口后都唇齿留香,让人如何能忍得住?同行的小伙伴一口气喝了六七碗,还直呼没尽兴,足见其魅力所在。
一坐一忘
丽江主题餐厅
寻回云南记忆
天津和平区洛阳道55号
-
天津人爱吃远近闻名,对于饮食方面的追求没有止境。一向行事沉稳的坐忘老板李刚这么多年除了北京的2家店,只在天津开了这一家外地分店。一开始,李刚还担心天津人口味太守旧,不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自从餐厅开业至今,这里几乎天天排队。
经典的香茅草烤罗非鱼,鱼肉鲜嫩,香茅清香;本人最爱的瓦片烤乳饼依然保持一贯水准,齿颊留香;傣味土豆球、香辣薄荷洋芋,其实是土豆的两种吃法;还有丽江鸡豆粉、香辣野生牛肝菌、彝家牛肉凉片……虽然出品和北京几乎一致,但天津这家的环境却完全不同,餐厅在五大道的先农大院,院里院外都非常安静,二层楼上更是风景独特。
津门张记包子铺
本地人都爱这么吃
天津人爱包子绝对是发自骨子里的。几只包子,一碗小米粥,一小碟咸菜,天津人从早餐就开始吃包子了。本地人最爱的是“津门张记包子铺”,他们喜欢叫这里为“张记”。这家包子铺有很多分店,遍布在天津各处。从早上开业营业到下午3点,几乎都在居民区,找家近的就好。
天津人的标配是这样的:二两包子一碗粥。只有一种馅料,三鲜猪肉,并且要保证每个包子里面一个虾仁。这家的包子最接近天津人认可的味道,但口味偏重。每到饭点人都很多,不过,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你吃到最热乎的包子,最好是从笼屉里刚出来的,否则,势必会影响你对天津包子的印象。
刚出锅的包子一定要顶着气儿吃,每只大包都是18个褶,细心的话会发现包子里的虾仁是脆的,肉馅汁水饱满。“这才是我们记忆里包子的味道。”老天津卫会这么告诉你。
HangOut这样玩耍谦祥益文苑
这儿的相声最天津
天津红桥区大胡同估衣街64号-
这里早年间就被誉为天津第一茶馆,三层楼的中西结合式建筑还可以得见旧时曲艺胜地的繁华。坐在这种传统茶馆里听相声的时候会有种穿越感,就像是自己已经在码头上工作了一整天,此刻才能获得片刻的放松休息。作为旧时草根们最喜欢的一种休闲和娱乐的方式,相声一直在民间存在并发展着。这里演出的所有相声都是原生态的,你很难听到那种搔人胳肢窝式的笑料。
票价十分低廉,你可以花上几十块钱买个座,再来壶茶,两小时的快乐时光就很容易度过了。每周一到周日,晚上七点半,周三到周日下午两点半,准时开说。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是提前电话订座。
LeProcope
Lounge普蔻酒廊
在老厂房里一醉方休
天津和平区承德道
-
想在天津找个可以喝酒,又能感受当地民风的去处,其实并不容易。在这个北方城市中,夜生活的选项并不那么丰富。而这家酒廊,当你第一次走进时真的会被惊艳到,从低调的入口进去,里面是两层楼的Loft结构。重新装修之后,他们把天津的标志性建筑——解放桥搬到了酒廊里,建设以及设计者就是当年解放桥设计师的后人。
这里的酒的确值得称道。如果你是个单一麦芽爱好者,来到天津绝对不能错过这里。老板是位资深的威士忌行家。另外,曾在帝都名噪一时的调酒师Kevin也被老板招至麾下,他的特调深得我心,每次去天津都是要去找他喝一杯的。
CheckIn这里落脚山益里精品酒店
天津和平区重庆道55号-
庆王府始建于年,原为清末太监总管小德张设计建造,后为“铁帽子庆亲王”载振的府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传奇色彩,如今这里是一家精品酒店,透过雕花铁栅栏门看到的只是庆王府的主楼,进得门来右转,走到尽头才是酒店的大堂,推开小小的黑色玻璃门,映入眼帘的是整面墙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丛书,整体风格像极了欧洲大学里的图书馆,落地玻璃墙旁边则是一排的黑色皮沙发,看着就好想捧本书坐下来安静地阅读。
快捷的Checkin后,侍者会带领你走过一条冗长的“回家路”,经过一个门房似的空间,再推开一扇门,又是另一番景象了:狭长的街巷,两边是联排的小别墅,每个门口都有门牌号和名字,依然是铁栅栏门,里面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拾级而上,推开房门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也太大了吧?
来不及仔细查看一楼的种种,就兴奋地冲到楼上,硕大的Queenbed,宽大的沙发,从窗口望出去才发现,这里竟然还有个后院。接着奔上三楼,这层面积相对小一些,是间书房,邻窗有一张书桌和一盏台灯,完全是旧时大户人家的书房配置。上下欣赏一番之后才发现,这三层居然只是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不免觉得有些奢侈。再次回到一楼仔细端详,宽敞的客厅,布艺的沙发配有英伦风情的各式家具,就连沙发靠垫都用了触感轻柔的布料,精细的做工保证了极高的舒适度。更贴心的是,这里还配有工具齐备的厨房,连洗碗机都备好了,来这里轰趴?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入住时,刚刚走完了极度紧凑的一日行程,虽然一直都是逛吃的节奏,但吃到半夜,已然是人困马乏,想要倒床就睡。尽管如此,我还是顶着疲倦在临窗的浴缸里泡了个澡,窗外安静地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片刻之后,躺在柔软的大床上,一边感恩此刻的宁静,一边进入梦乡,不知道会不会梦见小德张?
达人观点邢娜自由撰稿人
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以及马场道构成了“五大道”,这里是欣赏整个天津洋楼最好的区域。作为原先的殖民者们的住宅区,这里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洋楼。如果你只想在午后或者傍晚散散步,那么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建议你和同伴租一辆双人自行车或者三人自行车,因为这之前就是住宅区,所以无论白天或者傍晚,这里都是极其幽静的。时间对于这个街区是静止的,电影《风声》《建国大业》都是在此取景,这里有着民国年间的精致与低调,而且掩藏在洋楼里有为数不少的私家菜以及咖啡馆,可供歇脚之用。这个区域里还有被整修一新的先农大院、民园西里等去处,里面有不少餐厅、咖啡馆和有趣的小店,值得一去。上海
不止是外滩、城隍庙和东方明珠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总是吸引着人们来这儿看个新鲜。每天,这里都挤满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最密集的地方,不外乎外滩、城隍庙、陆家嘴和南京东路。其实,走外滩、登东方明珠,这些早就已经是过时的玩法了。如果你正在翻看这本杂志,想要做个“珍爱旅游,远离跟团”的有心人,我们就再帮你一把——以下的这些地方,请放心大胆地走走看看尝尝,我们向你保证,这才是真正的上海。
逛南京东路不如逛南京西路,前者,步行街两边都是忽悠游客购物的商店,还有那些不怎么好吃的“老字号”餐馆,后者才是上海国际化一面的体现。但是,真正想领略到上海的风情,则应该去旧日法租界一带的街区。在这些相对安静的小街道上,才能感受到海派文化的魅力。
这些地方大多位于徐汇区的东边,很多房子由当年的殖民者们建造,后来的本地建筑也是模仿西洋建筑风格而建成的。上海有36条马路是政府规定“永不拓宽”的,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位于这个区域,这也保证了这些地方能够远离繁华并保持本来面貌。走在这里,街道上空永远是遮天蔽日的树荫,街边的西餐厅、小酒馆、咖啡店和小商店随处可见。这里的西方人数量众多,他们如寻根一般聚居着,并逐渐融入上海的生活。而上海人也用平常心包容着这些外来者,一些小商店甚至大量出售奶酪、火腿、葡萄酒等西方人的生活必需品。每天下午老外们扎堆买菜的场景,实在是非常有趣。
新天地已经是老掉牙的去处了,况且消费奇高,若是单纯逛街,其实意义不大。想看老建筑群的话,不妨去思南公馆,虽然这也是一个高档消费区,但是街区的规划非常出众。当年,这里是法租界的核心地区,年代开始,首批花园大宅拔地而起,随后的10年间,大量花园洋房陆续建成,吸引了大批当时的军政要员、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名艺术家迁入,周恩来、梅兰芳等名人均曾居住于此,使该地区成为当时上流社会的居停、汇聚和社交之所。
至今还有不少人会去世博场馆的旧址逛逛。虽然当年的很多场馆现在已经拆除了,但是这里现在又是上海重点规划的新兴街区,当年人潮涌动的“世博轴”,现在已经是一条汇聚了大量餐饮品牌的商业街了,而一边的中国馆依旧人气不减,不少展览都在这里举办。
如果是感受艺术氛围,不如去世博区的浦西一侧逛逛当代艺术博物馆吧。这个由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的博物馆,会周期性举办高规格展出,海内外大师作品云集,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免费开放的,对于热衷于艺术的人来说,这是个可以常来的地方。另一个高水平的艺术场所则位于洛克外滩源,这里经常会举办主题特别的艺术展出,给艺术氛围浓厚的外滩源增加了不少色彩。
如果想品尝家常味道的上海菜,在市区的进贤路、嵩山路、复兴路一带有些不错的小店,比如兰心、兰亭、永兴等。想去那些有代表性的好餐厅,就看看今年的“亚洲50佳餐厅”名单:福始终是声名在外的本帮菜餐厅,但是对于商旅者们来说,外滩茂悦大酒店的新大陆中国厨房似乎更好些,同样供应兼具传统与创意的美味。许多冷菜都随季节而改变原料,匠心独具;烤鸭是沪上一绝,就连北京人也承认;宝塔肉和石锅银鳕鱼在热菜中点击率极高;就连甜品拼盘也丰盛到了极致。
西餐方面,Ultraviolet固然牛,但是订位太难(需提前三个月到半年在白癜风早期有什么症状白癜风外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c/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