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城镇依托历史传承和地理区位优势,以邓城猪蹄、杠子馍、油条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为核心产业,以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的智慧农业为支撑产业,以诚信主题教育文化休闲产业为拓展产业,全面打造豫东美食文化小镇。
1、概况
邓城镇位于商水县西北部,南邻周漯公路,北与西华县隔沙河相望,位于周商一体化的主要轴线上,具有明显地理优势。三国时魏大将邓艾在此屯兵,故名邓城。
邓城镇农业生产欣欣向荣,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县前列。以种、养、加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蔬菜加工、辣椒生产、食用菌栽培、长毛兔和水獭兔饲养、生猪生产、手工纺织等七大龙头产业。
商品贸易繁荣。邓城集市已有多年历史。乡镇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形成了冶炼、造纸、纺织、农机修造、面粉加工、食品加工、冷冻等七大支柱,建成了邓城工业小区。
已获得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河南省环保生态镇、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称号。叶振华猪蹄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镇域面积7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人,年,镇GDP为19.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1万元。
2、特点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近年来,邓城镇依托历史传承和地理区位优势,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产业结构,核心旗舰产业以邓城猪蹄、杠子馍、油条为特色,拉动规模化种植养殖的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支撑产业以农业大数据平台和电商供应链金融为助推,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的智慧农业;拓展产业以象征叶氏诚信经商家训的叶氏庄园为依托,推广诚信主题教育文化休闲产业。
邓城特色美食集中了豫东餐饮精华,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其中“邓城猪蹄”是集文化与民风于一体的特色产品,最富盛名。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收入省级非遗名录,叶振华猪蹄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在邓城三宝中最富盛名也率先实现了品牌化和电商化。
带动生猪饲养与加工产业的链条式发展,全镇共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座,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猪蹄加工的店面多家。
除猪蹄外,邓城还是杠子馍、油条两种重要副食品的加工产业大镇。邓城叶氏杠子馍远销省内外,从事杠子馍行业的近人。邓城素有油条之乡美誉,直接经济效益高达10亿元左右。
邓城作为商水县的改革示范区,已率先加入和积极引进了智慧农业项目,邓城猪蹄作为品牌化和产业化的代表,正是最主要受益者之一。其它农副食品加工,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数据和平台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走向智慧农业的先行军。
在集群化发展思路下,邓城产业带动效应显著。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9亿元,同比增长10%,主导产业吸纳就业人数达30人,占镇域总人口比重接近50%。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国土节约,有序建设:邓城镇政府坚持古镇保护红线,在保护古镇格局、满足住房需求方面,做到既借助市场力量,又发挥政府的控制力、引导力。
天然良港,水运兴镇:全省最主要的内陆复航河道之一——沙河贯穿邓城全境,古镇三面环水,呈半岛状形成天然港口。
保护完好,格局完整:以国家级文保单位叶氏庄园为核心,五百余年间形成的井字形古镇路网、环城水系保存依旧,中原水镇尺度宜人、格局完好。
文化引领,城镇复兴:围绕文化复兴战略,实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以蛇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契机,一方面丰富市民文化,另一方面加大推进民生工程和居住安置,实现城镇风貌改善与复兴。
生态保护,绿色邓城:沙河沿河白杨树林风光带、古银杏树、新的银杏林和葡萄田等产业汇成当代绿色生态宝库海洋,形成良好城乡生态基底。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邓城活跃着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拥有一大批热心于学习传承、积极参与的爱好群众。国家级非遗项目:越调;省级非遗项目:邓城猪蹄、渔鼓道情、大鼓书;市级非遗项目:陈州琴书、河南坠子、袖虎捶手、岳家散手、德华蒸饺等。这些非遗瑰宝至今仍活跃在邓城,实现了活态传承。
邓公爱民、叶氏还金等典故传说蕴含着厚重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邓城的文化软实力。
年,全国诗歌之乡挂牌仪式在邓城举行。每年春节时节,邓城还组织行业协会,进行专业竞技、全民参与的炸油条、猪蹄卤制大赛,将产业文化和公共生活组织起来。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邓城镇依托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稳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率。探索推进“网格化保洁管理”模式,组建了镇区环卫队,配备环卫车辆10辆,镇区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
建立了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邓城敬老院获河南省二星级敬老院称号。
3、体制机制探索
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组建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对城镇职能定位、产业布局、文化保护、城乡体系、城镇空间形态等均做出了切实有效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一站式”综合行政服务,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建设非公党组织8个,对城镇综合事务进行全面有效管控。
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成立邓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提高办事效率,群众享受到改革红利。
镇村融合创新:镇上猪蹄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全镇年贫困户分红人,生活得到改善。
精准扶贫创新:引进巧媳妇工程和农业大数据平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政企合作创新:成立猪蹄行业协会,油条行业协会,杠子馍行业协会——规范生产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融资模式创新:大胆引入市场资本,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服务效率。
4、发展目标
充分考虑邓城镇现状,加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在小城镇规划编制、城镇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给予支持,从而通过完善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
以豫东美食为特色,以诚信文化为魂,以立体多层次的产业联动为载体,把邓城镇建设成为“产业发达、生态宜居、文化突出、特色鲜明、体制灵活”的国家级特色小城镇。
5、近期工作
实施“生态+”、“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水为核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加强生态河道治理,实施枯河、九扭弯、杨梅河等条段、9.61公里河道生态治理。
加大招商力度,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互联网+”模式启动,大力宣传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完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把全镇30个行政村所有主街道统一建成统一规格的垃圾处理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ly/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