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ldquo城市双修rdquo导向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2-7-20

作者│赵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生态与市政所工程师

研究缘起与意义

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景德镇市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山水格局断裂,原有的城市水系脉络已难以相互连通,大小河川或消失或沦为地下暗渠,水系毛细血管大量消失。

景德镇历史水系变化

对景德镇~的NASA卫星影像数据解译,发现50年来城区长度约38.4公里的数十条支流水系或消失或沦为城市暗渠,老城区尤为突出,约10条水系灭失、共计24.8公里,超过总数的60%。

景德镇山水格局演变

水系的消失带来的不仅是水源、滨水空间的缺失,更严重的是城区行泄能力的降低、河流水质健康、暗河沟渠运行安全性的问题。

年景德镇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中规院上海分院与清华同衡规划院借此契机倾力合作,对景德镇上述历史水系消失带来的各类问题梳理分析,将历史水系恢复作为治理“内涝频发、水体黑臭、品质不足”等城市病的有效手段,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核心目的。

问题与困境

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水系恢复实际上是水生态环境再造的过程,包含河流水系结构的修复与相互连通,水面率的适宜性提高、水质净化处理等多个方面,这类水生态环境再造措施往往局限于各自领域,或强调水利、或强调环境、景观,存在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

1、较低的操作性和性价比

对于大多中等或小型城市来说,通过拆除暗渠覆盖建筑物及周边建筑物实现历史水系恢复的手段需要付出巨额的经济投入,财政压力过大,可操作性与性价比往往较低。因此,水系再生并非恢复全部的历史水系,应以解决核心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地确定恢复区域,有条件有选择性的筛选数条或局部水系进行恢复,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贯通城市水系格局。

2、恢复后水系的水源难以保障

对于丘陵城市来说,城市的扩张不可避免的占有了部分山体,从而导致部分水系的水源遭到破坏,影响了该地区所在流域内的产汇流。因此,在该地区实施水系再生措施时将面临“河川无水”的困境,如何保障片区内水系的生态基流量同样是关键问题。

历史水系恢复策略

3.1

技术思路

笔者认为历史水系的再生不可仅仅停留在水系本身,应该把雨水降落到地面,形成径流并最终汇流至河流的整个过程作为水系定义的全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再生水系的完整性,确保水系脉络畅通。基于以上理解,结合国内外研究理论,将水系区分“常态”与“非常态”两类水系,这是本次水系再生的核心基础。

“常态”与“非常态”水系

历史上景德镇“常态”水系随着城市建设与变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城区内诸多“常态”水系遭到了建筑的侵占甚至完全覆盖,修复该类水系涉及到建筑拆迁、排水管网整合、水环境综合整治等诸多方面,工程复杂难度大,且经济投入巨大,因此“常态”历史水系恢复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核心问题,须以问题为导向,有选择、有偏重、有条件地选取合适区域进行水系的恢复,确保方案的经济性、高效性与可操作性。

在“常态水系”恢复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解决水系水源的问题,即“非常态水系”恢复。历史上中心城区存在的大量毛细血管水系,这类水系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逐渐消失或改道它处,只有在降雨的到来时才会形成相互连通的径流路径。景德镇城内的“非常态”水系的水量往往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大多在雨季就近排入市政管渠或水系。因此,笔者提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非常态”历史水系修复方式。通过建立“院落—城市公共空间—水系缓冲区”三个层级的调蓄网络,把雨水作为水系新源泉,将雨水径流逐级分层地留在城市,并加以利用为城市水系补充生态环境用水,以满足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基流量。

历史水系恢复示意图

3.2

常态水系恢复策略

以景德镇现有地形而形成的径流路径网络为基础,分别与现状开放空间、现状水系、历史水系、洪涝风险区进行空间比对与分析,并统筹考虑经济性、人文景观价值等要素,确定重点水系恢复区域,以明确实施恢复的水系或河段。

第一步地表径流水文运动模型构建

分析城市的地形,利用GIS建立城市地形数据库,基于城市地形分析地表径流运动过程,确定现有雨水径流运动路径,为后续常态水系的恢复奠定基础。

地表径流水文运动模型构建过程

利用GIS水文分析工具对网络进行分级形成3级路径,如下图所示。为后续与历史水系、现状水系、内涝区进行对比分析而筛选重点水系恢复区域奠定基础。

汇水路径示意图

第二步重点恢复水系筛选分析

通过将自然汇水路径与城市现状开放空间、历史水系分布、洪涝风险区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水系空间、文化景观价值、水安全水平等三个方面去评判水系恢复的必要性,用以筛选重点恢复的河段及水系。

从与城市现状开放空间的耦合情况来看,发现在新安路、陶溪川、老南河等3个地区的自然汇水路径与现状开发空间存在错位,甚至局部地区没有水系,且汇水路径大多分布在城市地块内,与现有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的契合度较低,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8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