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铜陵、阜阳、芜湖
宣城、宁国、广德,
有序开放堂食服务后,
今天,
六安、马鞍山分别发布开放堂食的通知。
3月12日,六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出通知,根据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关于实行服务型行业公共场所开业运营负面清单制管理的指导意见》(皖疫控办〔〕号)精神,为满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推进全市餐饮业复工复产,发挥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现对全市餐饮企业有序开展堂食通知如下:
恢复堂食经营的餐饮企业,具有合法经营资格。
开业前需准备充足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测温仪(枪)等防护物资。
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处置预案,不得承接宴会等聚集性活动。
全面禁止购买、屠宰、储存、加工、烹饪野生动物,严禁采购、饲养和现场宰杀活禽。
餐饮企业通过电子屏或公告牌,宣传防控知识和进店规定。在入口处设置1.5米间隔线,合理安排进店人员间距,安排专人引导,合理控制场所内人流密度。
减少桌椅摆放,用餐人数不超过座位数的二分之一,长条桌同排顾客隔位相坐,对面错位相坐;圆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每桌人数不超过10人,每个包间不超过1桌。
餐饮企业可提供一次性碗筷,应提供公筷公勺。顾客用餐后,应立即对桌椅进行消毒。为顾客提供公共洗手液、消毒酒精,提醒顾客应餐前洗手。
确保室内开门、开窗,保持自然通风,不得使用中央空调。做好工作场所、门把手、电梯、洗手间等公共区域及相关物品的定期消毒工作,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提示语,提醒顾客戴口罩、不交谈。
每桌至少登记一名顾客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推行“安康码”管理,实行“绿码+戴口罩+测体温”进店消费;“黄码”和“红码”人员不得进入。未测量体温、不戴口罩者不得进入。除就餐时间外,用餐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用餐完成后必须及时佩戴口罩,离开座位必须戴口罩。
鼓励实行打包外卖、预约就餐、错峰就餐,结账时优先使用手机扫码支付。
餐饮企业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一人一档。员工必须如实填写健康信息表,并持有绿色“安康码”。
所有员工必须戴口罩上岗,服务过程中与顾客保持间距,尽量减少与顾客近距离接触。
(网络图片)
马鞍山关于推进餐饮服务业有序复工营业的通告
自3月13日起,全市各餐饮经营单位可有序逐步开展堂食和包房(包厢)服务。全面禁止购买、屠宰、储存、加工、烹饪野生动物;严禁采购、圈养和现宰杀活禽;食品加工过程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暂停各类集体聚餐(宴席)活动。倡导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及非现金结账。推行“安康码”管理,实行“绿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进店消费;“黄码”和“红码”人员不得进入。未测量体温、不戴口罩者不得进入。除就餐时间外,用餐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用餐完成后必须及时佩戴口罩,离开座位必须戴口罩。用餐人员用餐完成后,餐饮经营单位应立即对相关桌椅进行消毒。大堂应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大堂长条桌同排隔位相坐,对面错位相坐;圆桌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包间(包厢)限开一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快餐店实行一人一桌。鼓励实行打包外卖、预约就餐、错峰就餐,结账时优先使用手机扫码支付。相关阅读
为进一步优化餐饮业疫情防控措施,加快餐饮业复工复业,3月4日,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市场监管组发布《铜陵市优化餐饮业疫情防控措施加快推动复工复业的指引》,对餐饮企业基本复工条件、用餐人员管理、工作要求等作出详细规定,组织指导餐饮单位有序有条件恢复堂食。指引指出,当前全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已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我市已全域退出中高风险地区,恢复餐饮单位有序经营已具备基本条件。同时,对餐饮业复工基本条件进行了明确:全面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严禁圈养、宰杀、制售活禽,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餐饮单位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其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工作职责。要保证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防疫物资到位、场所管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食品安全到位。指引要求,暂停各类集体聚餐(宴席)活动。顾客进入餐饮单位要测体温,佩戴口罩,除就餐时间外,用餐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用餐完成后必须及时佩戴口罩,离开座位必须佩戴口罩;未测体温、不戴口罩不得进入餐饮单位。大堂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大堂顾客同向相坐,大堂内圆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包间(包厢)只开一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不得拼桌,每桌人数不超过10人。用餐人员要文明就餐,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给予每桌客人双筷勺或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污染。每桌至少登记一名用餐顾客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低风险地区“外防输入”策略,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实际,现就精准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全面恢复道路交通全部解除市域内所有道路交通卡点和乡村道路“硬隔离”。全面恢复班线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网约车等客运服务。继续保留高速公路出入口湖北(武汉)等高风险地区车辆专用通道,保留火车站(高铁站)、机场、汽车站、港口码头健康监测点,对来自湖北(武汉)等高风险地区车辆人员查来源、查去向,测体温、登记信息。二、调整社区(村)管控措施取消无病例居民小区(自然村)“一户一天一人”进出管控措施,取消原有病例居民小区(自然村)“一户两天一人”进出管控措施,取消原疫点小区(自然村)全封闭管控措施。所有居民小区(自然村)继续保留疫情防控服务点,坚持24小时值守,居民佩戴口罩,实行双向测温,凭出入证、工作证明、安康码等自由进出。“三无”小区根据实际合理设置隔离围栏、出入口继续保留,并按居民社区管理办法管控。外来车辆必须登记备案。外来人员进出小区(自然村)必须提供相关健康证明,登记信息并测温。对来自湖北(武汉)及境外等高风险地区人员要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定点集中、单间隔离观察等管控措施。对来自疫情比较严重的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国家(地区)的人员要就地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14天。三、加快居民生活类服务业复工复业各类住宿、餐饮、理发、家政、家电维修、人像摄影、洗染等居民生活类服务业,在保证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和行业复业指南的前提下,自行恢复营业。其中,社会餐饮可有序开放堂食服务,保持用餐空间相对宽敞,顾客排队、就餐间隔距离不小于1米,包厢必须实行分餐制,禁止聚餐活动。各类室外旅游景区景点、城市公园游园和室外文化体育设施等逐步恢复开放。严格控制人流密度,避免人员集聚。影剧院、网吧、KTV、游戏厅、棋牌室、美容美体(理发店除外)、洗浴足浴、室内健身房等休闲娱乐场所,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线下培训机构以及其他人员易聚集或相对密闭的经营场所,一律暂缓营业。聚集性群众文化体育、聚会宴会等活动一律暂停举办。四、推行“证码并用”管理鼓励居民采用个人健康在线申报的方式,通过“皖事通”APP申领“安康码”。在进出小区(自然村)疫情防控服务点、机关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场超市、宾馆酒店、金融网点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推广使用“安康码”核验,持“绿码”人员测温正常后可自由出行,持有“黄码”人员不予通行并引导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出现“红码”人员必须立即登记报告,并落实医学隔离观察措施。尚未获取“安康码”的居民出行时,可继续使用相关健康证明。五、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实施社区(村)垃圾点、电梯、楼道等公共区域消杀,并做好日常记录。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勤洗手、多通风,不聚会、不串门、不聚餐,外出戴口罩,与他人交流保持1米以上距离,切实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六、筑牢群防群控疫情防线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社会各界的积极行动、广大防疫人员特别是城乡社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当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的指示,继续守牢守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线。全体居民要从自身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做到健康出行、健康消费、健康就业。广大基层一线防疫人员要慎终如始、坚守岗位,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措施。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广泛参与,关心支持基层一线防疫人员特别是城乡社区工作者,共同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本通告自年3月6日零时起执行。为满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推进我市餐饮业复工复产,按照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管控要求,3月10日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我市有序恢复餐饮企业的堂食服务。据了解,恢复堂食的餐饮店,必须是我市疫情低风险区域的餐饮企业,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同时,餐饮店内要配备相应的口罩、消毒液、测温枪等防控用品。首次恢复堂食的餐饮企业,还必须对店堂、设备、餐具等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和安全检查。虽然可以堂食,但是这些餐饮企业必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处置预案,不得承接宴会等聚集性活动。这些餐饮店的食品加工过程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并全面禁止购买、屠宰、储存、加工、烹饪野生动物,严禁采购、饲养和现场宰杀活禽。恢复堂食的餐饮企业,需要在店铺入口处设置1.5米间隔线,合理安排进店人员间距,安排专人引导,合理控制场所内人流密度。减少桌椅摆放,用餐人数不超过座位数的二分之一,长条桌同排顾客隔位相坐,对面错位相坐;圆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顾客用餐后,餐饮企业应立即对桌椅进行消毒。店铺还要为顾客提供公共洗手液、消毒酒精,提醒顾客应餐前洗手。同时确保室内开门、开窗,保持自然通风,不得使用中央空调。进行堂食的顾客,每桌至少登记一名顾客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据介绍,顾客进店时一律测量体温,可凭“绿色健康码”扫码进店消费。餐饮店发现进店顾客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一律不允许进入餐饮场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除就餐外,顾客需全程佩戴口罩。顾客进店要文明就餐,保持间距,不在餐厅闲聊、打牌。一、餐饮单位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其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工作职责,确保防控制度、员工排查、防疫物资、场所管理、宣传教育、食品安全等六个到位。二、全面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严禁圈养、宰杀、制售活禽;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三、暂停各类集体聚餐(宴席)活动。四、推行“安康码”管理,实行“绿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进店消费;“黄码”和“红码”人员不得进入。未测量体温、不戴口罩者不得进入。除就餐时间外,用餐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用餐完成后必须及时佩戴口罩,离开座位必须戴口罩。用餐人员用餐完成后,餐饮单位应立即对相关桌椅进行消毒。五、大堂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大堂长条桌同排隔位相坐,对面错位相坐;圆桌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包间(包厢)只开一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不得拼桌,每桌人数不超过10人。六、用餐人员要文明就餐,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污染。七、各县市区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商务部门要落实餐饮行业管理责任,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卫健部门要落实防疫工作指导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进餐饮业复工营业。八、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巡查和跟踪服务,对餐饮经营场所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依规处理,并纳入诚信平台,予以公示。一、复工营业单位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按照“一责两案”要求,履行事先承诺后可以有序恢复营业,其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工作职责,确保防控制度、员工排查、防疫物资、场所管理、宣传教育、食品安全等六个到位。 二、分类强化疫情管控 (一)餐饮业:1.全面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严禁圈养、宰杀、制售活禽;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要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2.暂停各类集体聚餐(宴席)活动。3.每桌至少登记一名用餐顾客的姓名和联系方式。4.减少桌椅摆放,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餐桌间距不小于1米;长条桌同排隔位相坐,对面错位相坐;圆桌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包间(包厢)只开一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不少于1米;不得拼桌,每桌人数不超过10人。5.用餐人员要文明就餐,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污染。用餐人员用餐完成后,餐饮单位应立即对相关桌椅进行消毒。6.除就餐时间外,用餐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用餐完成后必须及时佩戴口罩,离开座位必须戴口罩。 (二)室内健身场馆:1.实行预约制和实名制,引导健身人群分时段、分散式锻炼,合理控制人员流量,同一时段进入场馆人数不超过平时的50%,进入场馆必须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2.游泳、有人员集聚的体育赛事、团体操课、体育培训等活动及有身体接触的项目不得开展。3.引导顾客运动时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每个器材仅限单人操作,不得多人共用同一器材。4.每半天对场馆进行1次以上整体性消毒,对场馆中人员易接触的设施和部位每小时进行消毒。 三、推行“安康码”管理,实行“绿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进店消费;“黄码”和“红码”人员不得进入。未测量体温、不戴口罩者不得进入。倡导使用扫码等非接触支付。 四、停业后首次恢复营业的要对经营场所(包括洗手间、电梯)、设备设施、餐饮具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并做好每日消毒、登记工作。加强经营场所的通风换气,尽量选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不使用中央空调。 五、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商务主管部门要落实餐饮行业管理责任,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育主管部门要落实健身行业管理责任,卫生健康部门要落实防疫工作指导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进餐饮业和室内健身场馆复工营业。 六、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巡查和跟踪服务,对经营场所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依规处理,并纳入诚信平台,予以公示。
广德有序恢复餐饮业堂食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广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3月10日起,广德市有序恢复餐饮业堂食等经营服务。通告要求,各餐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对照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各项工作部署及主管部门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做好员工健康监测,服务过程中员工必须全程佩戴口罩,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身体不适的员工禁止上岗。首次恢复经营的餐饮单位应对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餐饮洁具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每天开展场所规范消毒,对于顾客接触多的场所和设施,如走廊、洗手间、厕所、电梯、扶手等增加消毒频次,做好相关消毒记录。禁止使用中央空调,加强开窗通风。禁止使用野生动物为食材。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顾客须凭“安康码”等绿码并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无异常后方可进入餐饮场所(无健康码的老人、小孩凭“有效证件+佩戴口罩”入店)。餐饮单位要禁止“红码”“黄码”及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顾客进入就餐。倡导顾客打包带走方式消费,需要在店内用餐时,保持适当距离。前台与用餐场所采取分流措施,用餐场所(大堂、包间等)顾客数不得超过场所平时容纳量的二分之一。长条桌同排顾客隔位相坐,对面错位相坐;圆桌顾客隔位相坐。提倡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文明就餐。同时,餐饮行业协会要加强对行业防控工作的指导督促;属地乡镇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市场监管、卫健、商务、文旅、公安等部门要加强行业检查指导,确保监管到位、不留死角,如发现防控措施不到位和其他违法违规情况的,要及时纠正、依法处理。餐饮单位如违反本通告相关规定,经查实一律暂停营业并按有关规定处理。请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并做好监督,举报监督热线。来源:安徽网、大皖客户端
编辑:DW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6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