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历史沧桑,山河巨变西昌必将载入中国城市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0-8-18

十年风雨不寻常,浴火重生涅槃路。十年,这个时间维度,对人类个体而言不短,若放在一个地域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假如能以只争朝夕的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去作为,则跬步可至千里,小流可成江海,沧海可变桑田。而这种恍若两重天的山河巨变画面,“黄金十年”期间就在两千多平方公里的西昌大地上逐幕上演。

在“黄金十年”期间,西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西南小城,一飞冲天,跃居四川乃至中国的县级城市前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年的全国位、西部20位,跃升至全国第85位、西部第8位、全省县市第1位,位列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县第1位、全国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成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小城市。

在交出实力打底的数据成绩单后,西昌的荣誉接踵而至。获得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县域经济示范县市等50余项国、省级荣誉称号。

前进路口的转型抉择

年新年后,当漫天炫目的烟花和四处响亮的爆竹声逐渐淡去,西昌人民放下新春的喜悦和对年“一办三创”成功的自豪,平复心情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时,西昌市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却深深地陷入了对未来发展的艰难考量中。

“一办三创”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西昌这座城市几十年来的落后面貌,开始向世人展现出这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小城的风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大声欢笑,对未来的改变充满乐观。而规划着这座城市顶层设计的西昌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却深知,这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抉择关口。

光鲜之下,暗流涌动。政府债务超过8亿元,相当于当时两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这对尚处于“吃饭财政”阶段的西昌来说,是财政支出的捉襟见肘;坐落在火车站附近的建昌水泥厂,污染严重,产能不足,当时竟然是西昌市不可或缺的重点企业;与此同时,涉及21家企业人的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各大型水电工程的多移民安置遗留问题,上千人的各类机构改革后续等等问题,无异于一座座火山,亟待扑灭。

基础差,底子薄,产业支撑不足,经济增长粗放,发展动力不足,社会矛盾突出······严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市,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创新战略思维,寻求发展路径,成为西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何处才是撬动战略的第一个支点?如何才能迈出发展的关键第一步?

年,被西昌定义为项目建设年。这一年,西昌开始与全球零售业航母——沃尔玛接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沃尔玛最终破例入驻西昌这座少数民族地区二线城市。

在项目引擎的催生下,年西昌拿下个建设项目,法国雅高、国美电器、水电八局、中冶实久等品牌企业,纷纷抢滩西昌。

思路一变,全盘皆活。紧随其后,西昌一年一主题,一年一攻坚,每个主题都紧扣着时代发展的脉搏,每次攻坚都带来跨越崛起的裂变。

年,将民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每年开展一次“暖冬”行动;年起,每年开展“影响西昌十大事件”和“感动西昌十大人物”评选,展示城市发展成就,聚集榜样力量,引领西昌加速发展;年,文化发展出现破冰之举,开始创刊《品味西昌》;年,教育投入攻坚,每年建设一座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年,启动实施破瓶颈行动,每年在安宁河上建一座大桥,改变了安宁河沿岸众多地区靠摆渡船和索桥过河的历史;年,乡村旅游破题,从“樟木樱桃节”开始到乡村“十八景”······若干西昌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第一次在年出现。这些起步阶段的变化在当时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经年积累、春风化雨,竟悄然凝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西昌在年首次进入全国强,10年后,闯入全国百强。

绿水青山千秋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标语,是西昌早在年就已身体力行的发展基调。

西昌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生态资源是西昌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生态优势是西昌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调整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解当下所需、实现地区借力借势发展,也是谋未来之路、前瞻性把握发展大势、实现永续发展的科学考量。

为此,西昌市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打造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

邛海湖被誉为西昌的母亲湖,在生态之战中,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昌市坚持把邛海湖作为全市的核心生态资源,在中央、省、州关心支持下,几次修订出台邛海保护性法规,先后投入几十亿资金,实施邛海生态恢复整治行动。恢复周边可视范围植被13.6万亩,使邛海湖流域林地面积达38万余亩。分六期恢复邛海湿地两万余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走出一条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科学发展之路。

攀钢集团西昌新钢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工业企业强(位),四川省企业强(38位),凉山州工业重点企业,纳税大户,国内三大钒制品厂之一。每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税收两亿元。但同时,这个企业生产设备落后、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在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之间,西昌市党委、政府毅然决然选择了保护环境,年正式关停了这家企业。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是我国钒钛产业的重要企业,也是环保监察的重要对象。一段时间,市民对其烧结脱硫产生的“烟羽”问题反映较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渠道,督促企业投入2.3亿元,完成密相半干法脱硫设施改造,实现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彻底解决市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5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