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这队顶尖病毒猎手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5/4/11

长江日报-长江网3月4日讯(记者伍伟通讯员杜巍巍)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确诊病例和排除疑似病例中增加了“抗体检测”一项。2月27日,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李艳教授带领团队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曾说明抗体检测可以非常有效地弥补核酸检测漏检的风险。

3月4日,李艳主任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抗体检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不但是一个弥补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检测指标,还具有检测便捷快速的特点,通过采集指尖血,就可以完成检测!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社区检测,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对缩短疫情时间将有较大帮助。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李艳教授和她带领的36人分子检测团队,是全国最早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同时创医院之首的奇迹,在正面阻击病毒的同时,不断升级自己的“武器”,让狡猾的新冠病毒无处遁形。被称为战“疫”一线的顶尖“病毒猎手”。

升级“武器”一:例病例研究,验证抗体检测能有效避免“假阴性”

根据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表述,如果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查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冠病毒特异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恢复期比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便可确诊为新冠肺炎。为什么能用抗体检测来诊断新冠肺炎?它和此前诊断的“金标准”核酸检测相比,有哪些优势?

李艳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8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提出,确诊病例需具备核酸检测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然而,临床上并不是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都能通过常规标本测出新冠病毒核酸,目前多地多家临床机构已出现核酸检测假阴性情况,从而导致核酸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不相符。这其中涉及到样本采集与存放,病毒感染的部位,RNA提取方法,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给新冠肺炎感染诊断及防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影响。

李艳教授带领团队研讨认为,抗体检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是一个弥补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检测指标,可以有效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筛查和诊断。他们快速引进抗体检测试剂,通过病例研究发现,抗体免疫试剂检测结果与患者感染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免疫联合检测对提高新冠病毒早期检测的临床敏感度具有重大价值。

2月27日,这一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说明抗体检测可以非常有效地弥补核酸检测漏检的风险,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及时诊治及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重大的实验室诊断价值,将在诊断、治疗监测和病程转归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李艳教授还向记者介绍了研究验证过程——从2月下旬开始,研究团队收集了年1月20日至年2月17日在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例,其中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患者例,以及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和CT检测结果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其他疾病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IgM和IgG免疫检测试剂具有很高的临床特异度,分别达到96.20%和92.41%,可以充分满足临床检验的需要。血清新冠病毒IgM和IgG联合检测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筛查和诊断指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有效互补。

李艳解释,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免疫防御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其中特异性IgM抗体是机体感染后早期产生的抗体,可提示现行感染或新近感染。IgG抗体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提示病情进入恢复期或存在既往感染。因此,抗体联合检测不仅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而且有助于对机体感染阶段的评估。

前景:只需手指取血,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入户筛查无症状患者

“抗体检测用于疾病的初筛,确保‘不漏’;而核酸检测用于病原学的鉴别诊断,确保‘不错’,”李艳教授介绍,与核酸检测需要咽拭子采样不同,抗体检测的采样操作更加简单。IgM和IgG检测采用免疫层析或胶体金的方法,通过采集患者指尖血,只需要0.5毫升血液(20~50微升血清)就可以完成检测,这样就可以实现床旁检测或入室检测。除了采样操作简便外,抗体检测出结果的时间更短,最快只需要2分钟,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此外,抗体检测还有助于减少患者隔离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可以快速识别一批被隔离的疑似病例和大量密切接触者,如果结果阴性,就说明患者不处于病毒感染的早期和中晚期,可以极大地缩短回到正常生活的时间。”李艳告诉记者:“最大的作用是,择机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社区入户检测,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对缩短疫情时间将有较大帮助。”

目前,李艳教授团队除了致力于检测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尽可能减少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漏诊之外,推荐对所有急诊患者入院前进行新冠核酸+其他13项呼吸道+新冠IgG/IgM抗体联合检测,尽量排查新冠肺炎患者,医院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推荐患者出院进行新冠核酸+新冠IgG/IgM联合检测,医院交叉感染等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出院,影响防控效果。

升级“武器”二:推广病毒灭活法确保医护人员不被感染

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其传播烈性让人胆寒。每天与危险而狡猾的新冠病毒打交道,检验人的害怕担心难免存在。

如何在快速诊断的同时,确保医护人员不被感染?这是李艳带领的检验人反复琢磨的问题。经过团队反复商议,他们决定尝试使用病毒灭活方法。

1月31日,医院检验医学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检测前,将新冠病毒灭活后再检测的实验:将新冠病毒原始样本放进专用“烤箱”,加热至56℃放置45分钟,取出静止10-15分钟后再检测。

实验结果证明:与原始样本比对,灭活后数据结果未见明显差异。这一方式随后被迅速用于该实验室的检测,并向湖北省内多家检测机构推广,大大降低了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此外,疫情防控早期,很多医疗机构对于如何规范开展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不甚了解。作为先行者,医院检验医学科对于全省医疗机构开展了紧急的帮扶。

为了便于标本采集规范化,提高检出率,确保医护人员生物安全,医院发热门诊紧急制作“鼻咽拭子采集规范图谱及操作视频”,向全省医疗机构推广。

检验医学科团队除承担医院本部、东院区及归口的负医院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检测外,他们主动承担防疫责任,同步接收来自青山疾控、江岸区疾控、江汉区疾控、武昌区疾控、洪山区疾控和东湖高新疾控等武汉市内的送检标本,也同步接收汉川疾控、应城疾控、大悟疾控、安陆疾控和孝感疾控等地市级机构送检的标本,涉及送检医疗机构达46家,目前累计接收外单位送检标本达人次。

升级“武器”三:36人团队全天4班轮岗创造单日检测量纪录

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暴发。大批医院,却迟迟等不到一个答案:自己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患者?

然而受制于检测能力,彼时的湖北乃至武汉,只有省市疾控中心能每天完成少量的检测。全中国乃至世界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1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