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
《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试行)》(以下简称《图集》)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将用以指导南宁市试点建设国家海绵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和居民带来更加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这意味着今后南宁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了,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观念1多个环节提前将雨水消化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痼疾。然而,要想不在“城中看海”,却不仅仅是进行管道扩容这么简单。
“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就感觉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够用,而且这种模式让城市里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南宁市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说。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专家称:“如果将大部分雨水留下而不是排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说,‘海绵城市’有望将原来大量排至管渠末端的水提前通过吸收、存蓄、渗透等环节消化掉,成为破解‘逢雨必涝’的有效途径,而不是靠修大的排水管。”
措施2保护、修复并新建城市中“海绵体”雨水怎么留?《图集》编制方称,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海绵体”,如河、湖、池塘等水系,及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具体而言,就是在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等场地源头,通过大规模推行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生态设施,对雨水进行下渗、调蓄。
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图集》,今后南宁将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将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有条件的地方,还将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如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说法3海绵城市不会增加城市建设投资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是否意味着会增加城市建设投资?
专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天然河道、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的保护和利用,大大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同时,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从长远看,非但不会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反而会节省成本。
海绵城市lid(低开发影响)设计标准图集,具体做法:渗水井大样图
盲管/渠示意图
下沉式绿地大样图
生物滞留设施大样图
雨水口大样图
渗透塘示意图
湿塘示意图
雨水湿地示意图
调节塘示意图
植草沟详图
雨水利用设置图
1道路2人行道、树池及绿化带3集水渗透检查井等4雨水湿地等5植草沟6雨水回收利用注:本文文字部分来自南国早报,图片来自水工网,转于微设计,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PS:芦苇喊你来当小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芦苇小编诚邀小伙伴们踊跃投稿。不管你是高大上的景观设计师、经验丰富施工方、苗圃大佬、植物专家还是在校生,芦苇都愿以%的诚意邀请你,来芦苇当景观小编。你负责收集,我们负责整理推送,跟芦苇一起战斗在景观最前线,在实战中成长。
芦苇植物造景研究中心
lw
1、全国植物造景师研修班火热预报名中;
2、芦苇公益讲座预火热报名中。
3、植物造景师基础班课程报名即将启动;
欢迎企业和个人投稿,凡被我平台选中推送的作品,可按投稿者的要求在文章上署上企业或个人的名字。
电话QQ群邮箱lw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