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人士”即“经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地位、学术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影响”的人士。
看应城市如何做好“四有人士”工作,深化和拓展经济领域统战工作1、全面摸底,建好全市“四有人士”信息库
图一:应城市“四有人士”代表,湖北九州通集团董事局主席、法人代表,武汉应城商会首席名誉会长刘宝林
改革开放以来,应城市“四有人士”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四有人士”资源十分丰富。他们中间有走出家乡、走出国门的学子,有参军服役、保家卫国的军人,有投身政界、参与国家管理的政府官员,有从事科学技术、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士,更多是乘改革春风,“洗尽泥腿上岸”创下一份家业的务工经商人员。
为了把这些宝贵资源利用起来,促进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应城市市、镇两级组织专班,深入村组、农户,对全市范围内的“经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地位、学术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影响”的应城在外各界知名人士的数据信息进行了采集,全市16个镇(处、场)分别掌握了各自辖区内的“四有人士”信息,市回归办站在全市的层面,精心编印了《应城市在外各界知名人士名录》,重点掌握了名“四有人士”,其中:“经济上有实力”的成功人士(拥有资产万元以上)人,“政治上有地位”的知名人士(现担任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人,“学术上有成就”的知名人士(一般为副教授级职称以上)40人,“社会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泛指“社会公众人物”、“新闻媒体焦点人物”等)2人。这个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更新,使“四有人士”工作有了明确的对象,提升了全市“四有人士”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2、组建机构,打造好“四有人士”异地新家。
图二:广东省中山市湖北应城商会揭牌现场
据统计,全市在册的名“四有人士”中,省内占59.43%,省外占40.57%。在省外的“四有人士”中,广东省排在第一位。为了把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应城在外“四有人士”联络起来,应城市以乡情乡音为纽带,通过组建异地应城商会、应城同乡会、应城联谊会等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先后组建了武汉应城商会、乌鲁木齐应城商会、中山市应城商会。年5月22日,中山市应城商会挂牌成立,吸纳一百多家会员单位,企业法人遍及中山市,经营行业涉及电子通讯、五金塑胶、红木家私、地产建筑和实业投资等领域,为中山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商会秉持“平等、务实、诚信、互助、共赢、服务”的宗旨,努力打造应城人与同乡人士、同乡企业沟通感情、分享商机、同建项目、互助共进的异地新家。3、联络联谊,搭建好“四有人士”工作平台。
一是搭建感情联络平台。通过各种联谊活动、寄发贺卡、慰问信、邀请函等形式加强情感联络。二是搭建项目推介平台。应城市委、市政府每年在北上广深等地举行项目推介暨“四有人士”座谈会5场次以上,“四大家”主要领导全程参与,累计与多名应城籍在外知名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推介招商项目34个。三是搭建政治参与平台。对全市“四有人士”,只要符合条件,市委、市政府积极推选他们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工商联(总商会)班子成员,让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有机会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担任地市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四有人士”43名,加入两级工商联(总商会)的“四有人士”32名。
4、营造氛围,宣传好“四有人士”创业风采。
应城市委、市政府每年在全市组织开展“十大回归创业杰出人物”、“十大引进回归创业热心人物”的评选活动,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大张旗鼓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以回归创业为荣,以热爱家乡为荣、以奉献家乡为荣”的浓厚氛围。同时,还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应城在外成功人士,引导他们支持家乡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应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还与市电视台联合开办了《应城人》栏目,在应城网开设《他乡应城人》栏目,在应城统一战线网开设了《人物风采》专栏,刘宝林、王仁宗、李福中、黄小明、万泽斌、柯发新等一批应城在外“四有人士”的先进事迹和创业成就得到广泛宣传,“四有人士”的影响力不断搞高。
看成效1图为应城回归服饰企业
提升了回归创业活力。据市回归办统计,全市年以来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以上的回归企业个,其中:从事一产业的12个,从事二产业个,从事三产业的35个。这些回归企业合同投资总额达78亿元,至年底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71亿元,从业人员达人。
2图为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迸发了回归创新潜能。利用应城市在外“四有人士”中科研学术成果,通过搭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80多家科技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成肥料添加剂、磷矿石浮选剂等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校企共建实验室。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朱兆良)工作站成功入选省委“六个一百”人才项目。“四有人士”柯发新创办了全省首个高新产业县级孵化器湖北弘锦高新产业创业园,培育一批科技型的企业和企业家,培育一批引领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3图为襄阳应城商会为家乡捐款
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市委统战部、市回归办与组织部门联手实施“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工程”计划,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村竞选村党支部书记,以党建工作引导和带动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全市个行政村、3个“村改居”社区的名主职中,有回归创业成功人士20名,占村干部总数的4.39%。“四有人士”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回归创业,助推经济发展时,还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水利、民政等公益事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年以来无偿捐款捐物近亿元。在今年7月,我市防汛救灾中,捐款捐物已达1余万元。
4促进了市委、市政府决策科学化。通过做深做细“四有人士”统战工作,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还带回了都市文明、创新思维、时尚理念,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应城市回归办还把那些“政治上有地位、学术上有成就”的“四有人士”网络起来,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专业化智库,在产业政策制定、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城市创新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利用他们的从政经验,人脉资源,为应城经济社会发展支招献策,及时提供政策咨询、高层决策信息、项目策划与申报等方面的帮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