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曲
谢朓南北朝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这里的金陵指代南京我是知道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宋代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里的建康指代南京我也知道的。台城
韦庄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指哪里我不知道,查了资料之后才知也是指南京。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谢公墩
王安石宋
走马白下门,投鞭谢公墩。
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
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
摩挲苍苔石,点检屐齿痕。
想此絓长樯,想此倚短辕。
想此玩云月,狼籍盘与樽。
井迳亦已没,漫然禾黍村。
摧藏羊昙骨,放浪李白魂。
亦已同山丘,缅怀莳兰荪。
小草戏陈迹,甘棠咏遗恩。
万事付鬼籙,耻荣何足论。
天机自开阖,人理孰畔援。
公色无惧喜,傥知祸福根。
涕泪对桓伊,暮年无乃昏。
这里又用到了白下这个地名,还是指定的南京。白下,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唐移金陵县于此,改名白下县。后因用为南京的别称。南京的别名实在是太多了,现在整理一下南京别称的历史脉络吧。吴王夫差继承王位以后,为争霸天下,非常重视金属冶炼和兵器铸造,而当时南京西南铜井一带有丰富的铜矿、锡矿、铝矿,正是铸造青铜兵器不可缺少的好原料,南京由此才得以初露头角。为了充分利用南京丰富的天然资源,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的一个小土山上筑起一座土城——冶城,在这里建起了较大规模的冶铸作坊,冶炼铜铁,铸造兵器。
公元前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这是在南京主城地区建造最早的一座城池,史称“越城”。因筑城工程是由范蠡主持的,故又叫“范蠡城”。
公元前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东汉建安十六年(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
东汉建安十七年(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名为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
东晋南朝分置建康、秣陵二县,城区范围扩为东西南北各四十里。中心为宫城(台城),北面白石垒(白下)。
隋平陈,郡废,于石头城置蒋州。大业三年,复曰丹阳郡。唐武德三年,置扬州。七年,改为蒋州。八年,复为扬州,置大都督府。
唐武德三年()杜伏威以江南地归唐,唐王朝以江宁、溧水二县置扬州,改江宁为归化县。
唐武德七年()平辅公祏,改扬州为蒋州。
唐武德八年()再改为扬州,同年底移扬州大都督府及州治于江北邗州,归化县为金陵县。
唐武德九年()改为白下县,属润州。
唐贞观九年()又改为江宁县。
唐至德二年()于江宁县置江宁郡。
唐乾元元年()改江宁郡为升州。
唐上元二年()改江宁为上元县。
唐宝应元年()废升州。
唐光启三年()复置升州。
年改称建康府。
年朱元璋攻占南京,改为应天府。
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陪都。
年清军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
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以后就是南京了。
呦呦又悠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