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跋涉一路歌
——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成长记
特约记者郑毅通讯员张思泽熊波王义红陈繁来源:孝感日报年8月26日
这里,是白云黄鹤的故乡,汉水与长江交汇处,大江大湖大武汉。
这里,是“天下第一街”——汉正街,悠悠年,演绎无数财富传奇。
这里,诞生了湖北省第一个流动党员党总支——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开创我省异地成立商会党总支之先河。十年来,勤劳智慧的应城籍流动党员,在异乡的土地上,让鲜红的党旗绽放出艳丽的光彩!
一次偶然的“红色约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敢闯敢干的应城籍党员怀揣着梦想来到汉正街,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涌现出一大批“拉链大王”、“鞋帽大王”、“服装大王”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然而,事业上的成功仍然冲不淡流动党员对组织的依赖与眷念,相反,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与日俱增,建立流动党支部的愿望在他们心中渐渐萌发。
14年前一次偶然的“红色约会”,让这个愿望逐渐变成现实。
记得那是在年6月下旬,几名在汉的应城陈河籍流动党员都在议论今年的“七·一”在哪里过?大家都建议在黄小明家里过,黄小明愉快地答应了他们。会上,几位同乡党员谈到,他们这些流动党员在武汉没有归属感,没有一个“家”,连最起码的组织生活都过不了,交纳党费也不方便。
“那我们干脆就像义和镇一样在武汉成立一个党支部吧?”大家表示。
年6月,应城市陈河镇流动党员汉正街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该市筹建流动党员党总支的序幕。三年后,汉正街应城商会党总支成立,后更名为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由应城市委组织部和武汉市硚口区委组织部实行“双联双管”。
10年间,商会党总支从3个党支部、61名党员发展到6个党支部、名党员。鲜红的党旗在汉正街高高飘扬,党总支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红色火把点燃的引擎下,一名又一名支部党员不忘初心,聚力发展,书写着个人的创业故事,参与一条年传奇商业街区的时代裂变,创造商会党总支的共同荣光。
“三贴书记”的坚守
总支书记黄小明是一位年近六旬,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
20多年前,他孑然一身来到汉正街打工。20多年后,他已经成为汉正街上令人赞叹的民营企业家。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
多年来,他情系流动党员,无私奉献,被人尊称为贴时间、贴精力、贴金钱的“三贴”书记。
记得陈河支部刚成立时,义和支部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周围的人都投来好奇和疑惑的眼光,认为在个体户中成立的两个党支部能长久吗?能发挥好作用吗?
时任陈河支部书记黄小明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外界的质疑。他一方面狠抓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支部一班人的带头作用,坚持十多年如一日开展上一次党课、听一次形势报告会、看一部警示纪录片、参观一次革命纪念馆、体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吴天祥小组”,义务为党员群众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困难救助和各类代办服务。
通过这些举措,支部树立了良好形象,党组织的向心力明显增强。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经营户纷纷加入党组织。短短几年时间,汉正街应城商会的党员发展达到多名,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党组织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流动党员党组织建到哪里,党员群众的“家”就在哪里。
十余年来,一些依靠党员群众个体难以办到的事在党总支的帮助下办到了;一些凭借党员群众个人能力难以化解的纠纷矛盾在党总支的帮助下化解了;一些困扰党员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党总支的协调下解决了。
“多亏了他们,我每年才能少交3万元租金。”汉正街金昌辅料市场的应城籍个体户陈学文提起党总支赞不绝口。年市场改造后上调租金,经营业主与市场租赁方就此产生了分歧,党总支多方协商并取得租赁方理解,为经营户节约成本余万元,市场由此盘活。
为了方便应城在汉务工经商人员参加“新农合”,商会党总支多方协商,医院作为应城在汉务工经医院,极大地解决了他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党总支还与武汉民生银行达成信贷合作协议,授信1亿元帮助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资金短缺的流动党员和群众走出资金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共帮助应城籍党员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多件,协助有关部门调解各类矛盾余起,涉及金额0多万元。
有了家的温暖,有了家的呵护,应城市流动党员群众的底气更足了,干劲也更大了。总支20余名流动党员筹资3亿元,在应城经济开发区创办了汉正街服装辅料工业园,湖北宥锦服饰公司、武汉黄泰实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服装企业正式入驻。
只为心中那片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来,商会党总支不断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党总支共下设义和、陈河、天鹅、郎君、田店、三合六个流动党员党支部,现有流动党员人。
十年来,商会党总支引导党员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积极为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建立规模以上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多家,每年固定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上缴税收1万元以上,累计为流入地提供就业岗位00多个。
十年来,商会党总支心系家乡,回报桑梓。组织企业资助各类大型公益活动多次,捐款捐物总额超过万元,捐助家乡通村公路建设30多条,总里程达多公里。资助学校、桥梁等基层设施建设10多处,改造塘堰10多口,结对帮扶贫困户多户。
十年来,商会党总支连续多次被孝感市委、硚口区委和应城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涌现出黄小明、丁正作、胡次海、黄又明、田春林、鲁义祥等一大批受到各级党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十年来,商会党总支积极探索对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管理,有关作法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相关经验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中国汉正街报》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
面对一个个累累硕果,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这些勤劳致富的外出流动党员甘心“贴时间、贴精力、贴金钱”,带动大伙一道无私奉献,回报桑梓?又是何种力量,让一拨拨支部党员斗志昂扬,在多元化思潮集聚的商贾重地一路锤炼、执着坚守?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有成就的企业家,还要带动周围的人致富奔小康,否则就有愧于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总支书记黄小明的话一语中的。
一路跋涉一路歌。十年弹指一挥间,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在风雨中前行,在奋斗中成长,谱写了一曲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新乐章。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靠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