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应城故事精雕细刻蒲阳玉上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18-7-21

朋友们,这里是应城微讯,讲述蒲骚故城百姓故事、风土人情,本期咱们接着聊一聊应城作为膏都盐海的膏,作者曾晓吾,朗读tina。 

作者:晓吾

播音:tina

精雕细刻蒲阳玉(上)

——记应城市城中办事处膏雕雕匠伍柏林

膏雕,独具应城特色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将石膏与雕刻技艺完美结合,使应城膏雕独树一帜,名扬四海。

应城膏雕的产生,源于石膏的发现,由石膏衍生膏雕。探寻其源头,可追溯到民国初年的郝木匠。由郝木匠这一脉相延,伍柏林算是第三代传人。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天的伍柏林,被人们誉为应城膏雕活名片。

伍柏林年5月生于应城北郊龚河村,其祖上住应城城关三眼井附近。伍柏林的父亲伍耀生,早年在应城城关雕刻作坊当学徒,拜“一代尊师”郝木匠为师,学习雕刻技艺。

据《应城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公元-年),应城西北之团山,因崩崖而发现了石膏。石膏,又称寒水石。团山之地,村民们将寒水石制成膏枕或座板使用,因此相传有长寿村。石膏的这一功用,使之以膏枕、膏垫、膏扶手等日用品形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在更广泛的区域流传。

《清史演义》中有则故事:康熙晚年常夜不能寐,湖北官员李纪珂寻来寒水石制成枕头,献给康熙。康熙枕之,不知不觉安然入睡,醒来通体舒泰,神清气爽。有感于膏枕,挥笔赐名“酣睡石”。此后应城寒水石,遂成宫廷专用枕品。一些地方官员请民间匠人将寒水石研磨雕琢,制成膏枕,并在枕端饰以祥云、狮子、麒麟等图案,贡奉朝廷。一时间,应城膏雕名声鹊起,官员及社会名流争相效仿,既为时髦之物,又经久不衰。

郝木匠原本木雕雕匠,身怀绝技,在应城被誉为“城关一把刀”。应城孔庙大成殿金龙盘柱、公园水廓凉亭的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都由他一手承雕。质地细腻、晶莹如玉的应城石膏,让这位姓郝的雕匠心生动念,手中的刻刀跃跃欲试。石膏虽为石,但其质地与坚石不同,恰与硬木相似。民国初年,郝木匠将木雕法用于石膏,雕出双头或单头的膏雕狮形枕,一时间争相为珍。于是,他开了个作坊,将膏雕技艺传授给郑采如、万双如、伍耀生等徒弟。

膏雕的传承,从选料到雕制、打磨、抛光直至上蜡,并无文字记录,全凭实物或现场制作言传身教,学徒则通过观摩、实践和体悟来掌握。因此,膏雕虽经代代相传,同类物件所出现的模型制式都有所变化。就传统狮形或虎形膏枕而言,几乎找不到经两人之手雕刻出来的完全相同的作品。

郝木匠领一时之风气,应城膏雕胎生于木雕。工具有平刻刀、尖刻刀、槽刻刀、半圆刻刀等等,另有敲锤、凿子、锯子、锉子、钻子、砂纸、石蜡等辅助工具。雕刻技法有阴刻、浮雕、圆雕、镂雕,全部工序皆为手工。早期膏雕品,大多为膏枕、笔筒、砚台。

伍耀生悟性好,膏雕手艺日益成熟。约于年,伍耀生携家带口移居龚河乡间。伍柏林的外祖父是龚河人,与人合伙开了一家膏矿。伍耀生到龚河后,开了手工作坊,主要生产浆巴子(加工大米时用于摩擦抛光的增白剂),辅以粉笔,兼做石膏塑像及膏枕雕件,勉强维持生计。

年6月,湖北应城石膏矿(当地人称“省膏矿”)在龚河村近邻的李家河开建,年1月投产。生在龚河、长在龚河的伍柏林,儿时所见,矿井里挖出来的是石膏,汽车往来运送的是石膏,父辈们谈论的是石膏,田头路边捡拾的也是石膏。在他的记忆深处,还有许多石膏的故事与传奇。

伍柏林儿时玩得最多的是盘泥塑。这孩子有天分,捏泥巴捏什么像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也学着父亲模样用刀雕。伍柏林记得,自己十二三岁时,曾捏制过一尊半身人像,大家都夸泥像惟妙惟肖,便十分得意,风干后用油纸小心封好,藏在家里。后来,这泥像不见了,且不管怎样都找不到。许多年后,一位同学讲起往事,才说白,这泥像是他见之而心难舍,偷走了。

从玩泥塑,伍柏林慢慢迷上了膏雕,有事没事喜欢捡父亲作坊里的零碎废料,雕些小玩意。父亲看他喜欢这一行,闲时也教他一些技法。只可惜伍柏林16岁那年,父亲突然病故,上了一年半初中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照顾失明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挑起生活重担。随后的岁月里,他务农,学过泥瓦匠,做过油漆匠。

年,伍柏林好运,在龚河村办粉笔厂当了一名技术员。因粉笔厂与省膏矿有业务往来,作为技术员,他有幸接触到一些绘画高手,又可到膏矿图书馆借书。对绘画、雕塑的热爱,使他在工作之余,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5年后,村办粉笔厂停办。幸亏“蓄了”一技之长,他到京山罗店、宋河,应城田店等地,帮供销社画广告画,有时也应人之请,雕刻膏枕。对藏于民间的膏雕技艺,他多方搜猎。如此累积,他的膏雕技艺大有长进,省膏矿聘请他为技术指导,负责带徒生产膏雕、膏塑工艺品。

年11月,伍柏林参与了石膏工艺品厂“中华鲟”的雕刻,这是为湖北省首届三峡艺术节制作的吉祥物。他们将大块洁白石膏上的一点小青膏,巧妙地设计成中华鲟的一对眼睛。画龙画虎,在于点睛。这匠心独运制成的中华鲟,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堪称一绝。

伍柏林说,搞膏雕,必须摸透石膏的习性,掌握石膏的材质识别及合理利用规律,还要能辨别石膏的档次与品位,才能做到依材下料,胸有成竹。

作为膏雕的石膏,须选用硬度在(F)1-3度之间的白膏,制作出来的雕件才会外观晶莹透亮,手感滑腻冰凉,质地纯正细密。所谓白膏,相对青膏而言,白膏可雕,青膏不能用于雕刻。白膏,其色泽又有浅青色、微黄色、玛瑙红色、微绿色、乳白色,绝少纯白色。在同一矿脉中的白膏,因其结晶程度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肌理结构也不一样,因而物理硬度和密度结构也有所不同。在加工不同的膏雕时,要善于挑选适合该作品工艺特点的石膏来制作。

膏雕工艺,从原石到成品,需经数十道工序。一件膏雕作品,从石膏原材料的选料,到下料、切割、出坯、雕制、打磨、抛光直至上蜡,少则几天,多则半年。

选料,必须按雕刻件的外形及所用工艺来确定,即按类选料,其中又包括镂花类和无镂花类。无镂花类,主要是石膏枕类、瓜果类、部分动物类、文房用品类、无镂花屏风类、无镂空人物类、无镂空花插类、宝塔类、山水盆景类。凡雕刻无镂花、无镂空类的作品,选料皆可宽松些,无论硬软石膏都能加工,但在满足加工对象尺寸的前提下,尽可能不用长纤维石膏。镂花类包括镂花屏风类、镂空花卉及瓜果类、裙带飘逸的人物类、镂空花瓶花插类、镂空楼台建筑类、镂花文房用品类及腿、角、翅、鳍纤细的动物类等,此类作品对石膏材质的硬度和强度要求很高,要挑选结晶细腻、水纹稀少、硬度较高的方解石和长石,以及短纤维的石膏材料加工。

下坯。单件或批量件,材料挑选好后,要在材料上计算尺寸,划好线。因每块材料的色泽、肌理、水纹不尽相同,所以选择材料部分很重要。对材料的具体现状要有充分了解,才能利用好每块料最优质的部位。划好线后,用木工锯依所划的线锯下坯料,谓之锯坯。然后在将选取的坯料上,精细画出将要雕刻物的大致轮廓,再用钢锯或凿刀将线外多余的部分去掉,使之呈现出大致模样,此为出坯。出坯后,先对坯料进行粗加工,用凿刀、锉刀等工具雕凿出加工对象较为清晰的模形,再对其进行精加工,用小刻刀、小钢锉(什锦锉)、小电钻等工具对加工对象进行精细的修理和调整,使之趋于完美。

然而,这不等于完工。雕琢完成之后,要用粗砂布对膏体进行全面打磨,使之光滑,再用水磨砂纸,在水中细细打磨,使其更加细腻圆润。这样反复打磨之后,让膏雕件自然晾干,最后喷上液蜡或进行煮蜡,一件膏雕作品才算大功告成。经过这些复杂工序之后,加工出来的膏雕件脱胎换骨一般,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所以,应城膏雕还有一个别名,谓之蒲阳玉。

推荐阅读

应城原创:母亲一个人的爱情

美女主播讲应城故事

承载春播秋收的记忆(下)

神秘女主播讲应城故事

承载春播秋收的记忆

清明

在父亲墓前

神秘女主播讲应城故事

百年手艺两代人(下)

神秘女主播讲应城故事

百年手艺两代人(上)

小城故事(十二)振动娃娃

长按识别别有洞天

应城微讯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外伤白癜风
白斑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