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烹出大能量
应城网6月23日讯(通讯员王思颖):应城市开发区横四路上,新厂正在加紧建设中;东马坊境内,王守义十三香应城麻辣鲜厂的员工们熟练地进行着操作,呈现出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今年,是王守义十三香麻辣鲜厂进入应城的第十一个年头。
以变为主,争创一流。该企业成立于年,注册资金万元。其建厂之初就秉承着“抓质量、树名牌、守信誉、为顾客、强细节、保安全、建文明、促发展”的经营理念,购进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配置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志在以一流的管理方式、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服务态度,打造出一流的调味品生产企业。随着快速发展,该公司员工数增加到余人,税收也由建厂初期的年上缴50万元增加至去年的万元。
以人为本,精诚团结。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全程。该公司严格把关每一道生产工序,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司善待每一位尽职尽责的员工,为员工免费提供食宿、每月发放生活用品、每年定期安排体检、组织员工外出旅游、确保员工收入走在同地区企业前列。得益于如此全心为消费者服务,尽力为员工谋福利,该公司全员上下积极进取,精诚团结,业绩蒸蒸日上。
以进为先,提档升级。为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同时为提档升级打好基础,该公司于年3月在应城市开发区开建新厂。新厂占地面积.6平方米,一期计划建设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宿舍、车间和仓库。同时,该公司将引入GMP净化车间,购进新型设备,建立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达到年产2万吨麻辣鲜调味品的目标。
应城“五种加法”搅活乡村特色游
孝感日报6月24日讯:6月22日,应城市楚珍园里游人如织。该园占地多亩,建成现代农业生态主题公园,成为应城乡村特色游一张新名片。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城巧用“五种加法”,盘活一大批乡村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迅速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应城市已接待游客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8.9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7.4%和15.6%。
“五种加法”主要是:“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引导顺发花卉、凯景生态等特色农业企业,利用自身种植优势与旅游业对接,发展花卉观赏、主题公园、摄影基地等旅游项目;“主要景区+乡村旅游”,利用汤池温泉、国家矿山公园等主要景区的优势,带动周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和农副产品销售;“康体养生+乡村旅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军刀户外拓展基地、短港美植源水上娱乐等项目;“文化科普+乡村旅游”,挖掘烧香台佛教文化,发展香顺园、和园度假村、聂山农庄等项目;“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确定3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20个美丽乡村试点村。
应城市还大力发展“旅游+农业现代田园”综合体,带动观光农业跃上新台阶。陶家湖田园综合体总规划面积亩,规划建设农事体验区、运动休闲区、亲子科普区、食疗文化体验中心4大功能区,目前一期亩稻鳖基地工程已运营。龙池山庄占地面积余亩,建有土鸡散养基地、高标准蔬菜大棚、果园、鳖虾鱼稻养殖基地。矿山公园总面积平方公里,建有温泉度假区、高新农业示范区、温泉四季生态馆等。罗曼假日玫瑰庄园占地面积1万亩,建有“玫瑰精油开发”片区及“玫瑰主题旅游”片区。(郑毅刘振宇王越)
城中街办:破解征地难题服务企业发展
应城网6月24日讯(通讯员张鹭肖静):城中街道办事处地中心城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使用的土地越来越有限,企业要发展,土地变成最大的难题。笔者近日获悉,近年来,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多元联动化解征迁矛盾工作机制,妥善化解征地、拆迁、劳动力转移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了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进展顺利,社会和谐稳定。
城中民营工业园区位于长湖社区,近年来,为了服务好新都公司有关扩能项目,将城中工业园区益盐堂和四里棚广源华能项目进行有效对接,城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人和长湖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就没闲下来,他们充分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村民代表参与,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将群众意见和专家意见相结合,并就此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积极与村民沟通,认真回复他们关心和担心的问题。特别是长湖社区刘湾等四个自然湾总共预计需完成征地分多期完成征地多亩,征地工作专班克服重重困难,该处工作专班加班加点开展工作和入户走访,妥善解决征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截至年上半年已完成征地亩,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长效保障。
“两资一促”出硬招拼实效应城招商引资协议金额达74亿元
孝感日报6月23日讯(特约记者刘振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应城市持续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发力。截至6月中旬,应城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4个,协议投资额达74亿元。本月底,应城还将组织第二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6个项目将签约。届时,今年上半年,应城市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将超亿元。
应城市在招商引资中开展“四比”活动,即比团队力量,比质量进度,比方式方法,比服务环境。在立项争资上做“四个善于”,即善于学习,善于谋划,善于争取,善于配合。在工业经济运行及投资上做好“四则运算”,在要素聚集上做好加法,在企业成本上做好减法,在技术创新上做好乘法,在落后产能上做好除法,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应城市通过真评实考,形成以实绩论英雄、以发展用干部的鲜明导向。通过深入到项目现场,实地核查,审招商合同原件,核投资实物量,评出真实的业绩。通过全环节、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让干部在项目一线转变作风、施展才干、体现担当,把精力聚焦到发展主业上。
精准扶贫助推田店镇陈王村旧貌换新颜
应城网6月23日讯(记者余菊红):近日,记者再次走进田店镇陈王村,进村公路旁一排整齐的路灯,村口的池塘上两座六角亭倒影在水面上,池塘边的休闲广场上,几个村民在锻炼着身体,孩子们围着健身器材追逐着。村委会旁的绿化广场上坐着一群老人在聊着家长里短的事,整个村显得格外的祥和。
眼前的景象一片和谐,前几年还真让人难以想象。在几年前,这个村还是我市的重点贫困村之一,村里的环境脏、乱、差。自年我市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扶贫驻村工作组入驻后,村里的环境就来了个大变样,美丽乡村初具雏形,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
付红军是陈王村精准扶贫帮扶对象之一,因患有强制性脊柱炎丧失了劳动力,家中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的生活来源全靠妻子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十分困难。市水利局入驻陈王村以来,经常到付红军家中走访看望,了解问其身体状况、家庭生产生活等情况,并向上积极汇报情况,多方面争取政策扶持。年将付红军的危房进行了改造,让一家四口有了新的避风场所;为他的两个孩子申请了教育助学金,让孩子能够上得起学;还帮付红军一家申请了低保,让他一家人生活无忧。现在,付红军一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脱贫攻坚帮扶过程中,市水利局工作组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创新工作方法,找准精准扶贫关键点,开展送产业、送技术、送资金的三送服务活动,积极争取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鼓励扶贫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把精准识别工作做实做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帮助该村协调项目、整合资源、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确保完成扶贫工作任务。
在市水利局、水产局帮扶下,陈王村投资78万元,新建亩田的虾稻基地,引进老板新建一个农家乐餐馆,通过这两项改变了集体纯收入,年上缴承包费5万元,引导贫困户将土地入股基地,每亩每户年收取资金元另加年底分红;引进城北老板投资万元,建成占地面积达平方米的农家乐餐厅一家,年上缴承包费1万元,农闲时农家乐可招聘4名贫困户打工等,使村集体收入一举达到6万元,突破脱贫标准,率先在田店片区实现了村出列。
小编4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