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政治 >> 正文 >> 正文

应城盐业在中国历史时空中的位置上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18-3-20

各位朋友,大家好!新一期的《峰言峰语》如期跟大家见面。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们应城膏都盐海的盐。上期说过,我掌握的应城盐矿的资料不成体系,不好讲,所以,今天我要聊的是解放之前的应城盐业,不涉及解放后的湖北应城盐矿。

我们应城开采石膏有年的历史,盐作为膏峒的副产品,开采时间要比石膏晚。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应城制(熬)盐的历史比开采石膏的历史要短。

盐在今天是一种非常普通而又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用品,但是,盐在我国历朝历代却是一种战略物质,其地位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清代,我们应城矿区逐渐开始规模化的熬盐,但是,我们应城的盐却“没有坐上正席”。“没有坐上正席”一词源自我们应城的朱子。

下面,我先谈谈盐的厉害之处。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春秋时代齐国国相管仲被后世奉为盐宗神而被入庙祭祀。我谈盐,就从谈管仲管理盐务开始。

按照比较官方的话来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治国思想有非常多的创新,他首先提出了食盐专卖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历代所用。

管仲的套路是“官山海”,所谓“官山海”的意思就是,由国家来控制盐、铁及山林泽等自然资源,对其产品实行国家专营。

管大人对盐业管理的具体套路是:盐的生产由私人经营,所生产的盐以征税和收购的方式由朝廷掌控起来,也就是说食盐贩运和销售环节由朝廷掌握。更厉害的是,管大人要求核定全国各地户籍在册人口数量,然后官府按照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向这个地方卖盐。这个意思就是盐税变成了人头税,朝廷也就有了巨额的,持续的,稳定的财政收入。

管大人这一搞法的结果就是,齐国的朝廷一下子变得巨有钱,最终成为了春秋时代第一个称霸的霸主国(春秋五霸之一)。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七八年前我读了一本叫《中国娼妓史》的书,说管仲管大人在我国历史上首创“官妓制度”。也就是管大人让官方来经营妓院,以此为朝廷赚银子,看来,管大人不仅是盐神,还是妓神啊。

到了汉代,汉武帝要灭匈奴,发现打仗要花费巨额的银子,国库耐不活。这时候,财政大臣桑弘羊同志和其他同志攘了个搞钱的办法,就是学管大人的盐铁专营。有了钱,朝廷可以囤积粮草,养兵养马,所以牛逼哄哄的汉武帝最终干趴了匈奴。

盐铁的专营制度从某些角度来讲,实际上是与民争利。有篇流传千古的文章叫《盐铁论》,这篇文章记录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内容是对汉武帝一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政策进行回顾和总结。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汉武大帝在挂之前杀了年轻的宠妃钩弋夫人,让他们8岁的儿子刘弗陵即位,并且安排霍光(大司马)、金日磾(车骑将军)、上官桀(左将军)、桑弘羊(御史大夫)为辅政大臣,辅佐少主。

《盐铁论》记录这场会议实际上是一场大辩论,辩论的一方是以桑弘羊同志为代表的朝廷,另一方是来自民间的社会精英。来自民间的社会精英考虑到税赋沉重,民间疾苦,要求朝廷取消盐铁专营,酒的专卖和其它相关政策。会议最终的结果是,朝廷只取消了酒的专卖,盐铁继续专营。

嗯!这个事情的结果说明,二千年之前的朝廷还是有民主意识的哈。

从宋代开始,一直到元、明、清,在这长达千年余年的时间内,食盐专卖制度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并且有创新。更厉害的是,盐课(税)成为了历代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收入来源。

朝廷卖盐有几大的暴利,我列个具体的数字。我们应城的朱子在他的《应城膏盐史话》一书中说:雍正三年,一两银子可购近二石大米,约市斤,斤盐的价格约4分纹银,折合成人民币,斤米2元,斤盐24元。而斤盐的成本约1元,差价23元。

也就是说,雍正三年的时候盐价是米价的12倍,朝廷卖盐的利润最高可达%。(当然,里面肯定还有销售成本没算)所谓一本万利的买卖,大约就是卖盐这类买卖吧。

唐代,食盐专卖制度有所改革,朝廷把食盐的零售权交给了盐商。到了宋代,又逐渐形成了“盐引制”。盐引是个很复杂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朝廷在盐商缴纳了盐款和盐税后,发给相应的盐引作为领取和运输销售盐的凭证。盐引又可以像货币一样流通。

老酒之前讲的过的,我们应城韩家坝的大峒商韩诚记,在大清朝廷垮台的时候,瞅准机会,用很低的成本收购了大量的盐引。在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改朝换代后,这些盐引将会成废纸的时候,新掌权的北洋政府却承认这些引票的价值。这下让韩诚记赚了肥肥的一笔钱,我们不得不佩服韩诚记老板的厉害。

明朝时候,洪武皇帝在盐政上又有所创新,搞了“开中法”。开中法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招商,让商人运送粮食,或者马匹、棉布等许多种军队需要的物资到指定的边关仓库,然后换取相应盐引,商人就可以凭盐引在朝廷指定的产盐区支盐,然后贩运到指定的区域销售,以此来获利。

明代四大奇书的之一的《金瓶梅》,写了男猪脚西门庆西门大官人,通过开中法贩盐赚钱的事情。说明一点,小说中的西门大官人虽然是宋代人,但研究这部小说的人都说,小说的作者实际上写的是明代的事情。

贩盐是西门大官人的生意之一。《金瓶梅》中写西门庆与亲家向朝廷的一个仓库交了钱,被指派到扬州支盐。西门大官人本来就晓得贩盐能赚大钱,刚好,受到过他恩惠的蔡状元,被朝廷点了两淮巡盐使的官。这样,西门大官人就能赚到比其他盐商更多的银子了。

西门大官人的关系通天,与当朝太师有交情,蔡状元是太师的干儿子。西门大官人是怎么招呼蔡状元的呢?蔡状元路过清河县,在西门大官人家留宿,西门大官人不仅好酒好菜招待蔡状元,还对他好得很,挑了两位姑娘陪他过夜,并嘱咐祝姑娘们的要放开手脚。西门大官人对姑娘们说的话,原文是这样的——“休要扭手扭脚的”。

蔡状元点了两淮巡盐使后,为了回报西门大官人的盛情款待,就把他的盐引提前一个月放出来。这样,在别的盐商还没有支盐的情况下,西门大官人就奇货可居,用很高价格就把盐卖出去了。这一票西门大官人赚了多少银子呢?书中说,韩道国把从扬州支的淮盐卖掉后,就从杭州买了一万两银子的绸缎,装了十大车运回家。

蔡状元提前给西门大官人放盐算不算违规呢?这个事情真不好说,因为当时的淮盐太好卖了,大家都晓得,什么时候能拿到盐引是个未知数。西大官人门生意的玩法,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有不少人在玩。所以,《金瓶梅》这本书对于当下的社会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好的,各位朋友,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峰言峰语》就到这里了。我下期接倒讲盐,我们下期再会!

往期阅读:

膏矿那些过去的事情(五)

膏矿那些过去的事情(四)

膏矿那些过去的事情(三)

膏矿那些过去的事情(二)

膏矿那些过去的事情(一)

赵童

应城各个时期的行政区划(下)

应城各个时期的行政区划(中)

应城各个时期的行政区划(上)

史书中看不见的应城历史(下)

史书中看不见的应城历史(中)

史书中看不见的应城历史(上)

应城一些地昂的名字特色和来历(下)

聊聊应城一些地昂的名字特色和来历

应城话这些字这么写

应城陈士元到底有几狠

长按识别别有洞天

陈峰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zz/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