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应城人的骄傲导弹司令杨业功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17-10-28
回复:看电影或银兴即可了解最新影讯!

瞄准世界一流

  和平,对于中国军人是一个神圣的字眼。

  作为共和国高级军事指挥员,杨业功思考的是,把自己的部队锻造成保卫祖国安全、捍卫祖国和平的坚强盾牌。

  杨业功告诫部队:“只有从全局高度确立打赢标准,瞄准世界一流抓战斗力建设,才能成为党和人民可信赖的铁拳头。”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杨业功都坚持学习。

  为干一流,他带头学成了“导弹通”。

  杨业功没上过大学,是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但他几十年好学不辍,终于使自己成为远近闻名的专家型人才。搞训练,重要的操作岗位他都能亲自教学和示范作业;抓教学,对新型导弹的关键技术他能“一口清”。

  走进他的家中,看不到什么像样的家具,却有满满几柜子书。那些有关导弹技术、现代战争、指挥艺术、战争筹划方面的书籍上,写着大量的阅读注记。几十个笔记本,记载着百万字的心得。他撰写的《谈如何保持第二炮兵长久的实战能力》《局部战争与导弹部队》,引起军队高级机关的重视。

  为干一流,他盯着前沿锤炼部队。

  每当国际上爆发军事冲突,杨业功都要立刻提醒官兵们密切   官兵们说,虽然部队没有参加过实战,但每天都生活在实战氛围中。

  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杨业功引导官兵确立起“三个服从”(服从武器装备最高性能、服从应急作战最高要求、服从长期备战最严标准)、“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快反作战、有利于不间断指挥、有利于战场生存、有利于首战制胜)的观念,使战场12个要素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为干一流,他敢冒风险大胆地闯。

  年,基地某旅确立了全系统、全要素、全员额、全程序、全装备训练的目标。这在二炮部队还是头一次。不少人忧心忡忡。因为训练动用装备越多,风险就越大。

  压力面前,杨业功第一个表态:“我支持。出了问题我负责!”

  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按“五全”标准训练就出了意外:夜间紧急出动中,一辆装备车因路基过软发生侧倾,差点酿成事故。上下哗然。

  杨业功没有责备部队。他亲自组织深入调查,带领官兵对所有训练细节进行严格推敲,每个环节都精心筹划和实施,终于使各课目训练圆满成功。

杨业功在国庆阅兵期间检查队列训练。

  导弹发射代价昂贵。国外军队一般以电脑模拟组织训练。由于与野外训练的感受大不相同,真正有战斗气氛的模拟训练实际上难以实现。杨业功开始行动了。他带着技术骨干研制成功“缩小比例模拟弹”,并且亲自编写了相应的操作规程,使部队能够以极低廉的成本进行发射练习,破解了一道世界性难题。

  在此基础上,他又大胆创新,组织部队圆满完成了第二炮兵历史上第一枚常规导弹的发射及弹体回收任务。

  杨业功亲自组织参与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还在建国50周年大阅兵中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他魂牵梦绕的部队战斗力快速提升。

从严锻造铁军

  这是一次平常的训练。某单位的导弹发射车“对号入座”地进入上次训练位置。现场指挥员以目测方式确定了前方定位线。赶到现场的杨业功发现这个问题,就问道:“测试精确吗?”

  “差不多。”指挥员回答。

  “差不多是差多少?重测!”

  杨业功把部队集合起来,当场进行逐项检测,并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了远程打击结果:原本高精度的新型导弹,竟然打到了毫无意义的地点。官兵们为之震动。

  “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高技术部队更要有特别严谨的求实态度。否则会给战争胜利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杨业功语重心长。

  求胜先求实。“什么是真正的制胜之道?务实、求实、落实!”杨业功反复强调。

  经过一番调查,他在全旅干部大会上一脸凝重地提出了“高技术部队靠什么生存”的思考题,并且指名道姓地一口气列举了10多个方面的“虚浮”事例,要求大家对比反思。热烈讨论之后,全旅形成共识:务实、求实、落实应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杨业功特别强调精细促落实。每次接收重要装备,他都带着技术骨干亲自点验。与装备有关的一个纸片、一个不起眼的螺丝钉、一个细小的标识,都必须弄个清清楚楚。在汇总数据时发现任何误差,都要亲自核对个明明白白。

杨业功在指挥导弹吊装训练,时间要求精确到分秒。

  年8月,他在一个单位参加某项工程的验收调试,发现直接关系导弹命中精度的基座有问题。经过精确测定,误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但杨业功坚决要求打掉重建。有人说这个基座是个预备项目,一般情况下用不上,这点小误差没多大关系。杨业功一听就火了:“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导弹?知不知道什么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知不知道战争中没有一般情况?”

  连珠炮式的反问使大家猛醒。“精密、协调、准确、严谨”的建设和训练思想随之更加深入人心。

  杨业功抓落实有一股狠劲。为选择两个阵地点位,他多次徒步翻山越岭数十公里,到实地去审查备选阵地的各项条件。有一次中途遇到倾盆大雨,一脚踩滑,差点掉下陡峭的山谷。同志们看他两条腿都划伤了,建议他在原地休息,让其他同志代为考察。但杨业功二话没说,坚持带领大家完成了全部实地勘察。为保证工作落实的力度,他每年蹲在基层的时间都超过天。

  曾经因抓落实不力受到杨司令员批评、又因改正彻底受到杨司令员表扬的某旅官兵,一说起老首长的求实作风,就特别激动:“他做人做事最讲实在,赏实罚虚过得硬!”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无私地面对事业,才显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杨业功在党课教育中谈出的心得体会。

  基地的官兵公认:杨业功是个廉洁自律、公正处事,甘守清贫、任劳任怨的好领导。然而更能验证他无私品格的,是在生死考验的最后关头。

  年11月,杨业功一生中最沉重的日子。他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时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十二指肠腺瘤癌变。

  此后的几个月,杨业功仍像一往无前的勇士,奉献着最后的人生。

  他要完成国防科技大学的学习计划。进医院时,他就带着学校发的书本。他趴在病床上一边学习,一边完成了题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应把握的问题》的毕业论文。

  他请求把电话接到病房,还像上班一样指挥着部队的建设。每当听到基地的同志说到某项工作已经通过严格的考核、阵地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最高标准时,他总会高兴得放声大笑。

杨业功

水调歌头?爱阵地

志士何处有,请君到基层。保卫祖国安全,有我阵二连。舍去花红酒绿,不恋喧闹都市,乐在大园林。奉献为本色,牺牲是豪情。山皆绿,水常青,人忠诚。藏龙卧虎之地,需绝对安全。孔明曾借东风,我旅今持神剑,东风更矫健。问鼎世界事,赖我有长缨。

——年10月20日为阵营二连的同志们而作

  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加大饭量。面对他皱着眉头大口吞咽饭菜的场面,陪护人员忍不住转过身悄然落泪。他们知道,司令员是想身体尽快好起来,早日回到部队。

  年春节前夕,经过杨业功再三恳求,医院同意他回部队养病。此时,他的体重已经从70公斤减到58公斤,原本合体的军装显得空空荡荡。

  这年春节,正值部队执行一项重大任务。大年初六,他不顾劝阻拖着病体参加常委会,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并主持制定作战方案。从二楼到四楼只有40多个台阶,他却走得非常艰难,大口喘气,直冒虚汗。身旁的同志要抬他回家休息,可他却大发脾气:“我的任务还没完成,你们想让我死不瞑目吗?”

  “是军人,倒也要倒在战位上。”杨业功语气坚定。

  杨业功没有倒下。他时时刻刻牵挂着导弹部队的建设。就在他去世前的13天,基地某旅旅长陈楚华接到一个电话。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杨司令员从病房打来的!杨业功向他询问阵地建设情况,又在电话中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一定要组织好即将到来的达标考核。

  杨业功没有倒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背靠床头,一边输着液,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写着述职报告,把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留给基地“班子”,把最后的眷念留给朝夕相处的战友:“……病魔只能摧垮我的身体,摧不垮我的钢铁意志。一旦病好,我还要和战友们一起战斗在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

  基地医院,看着满脸汗珠与病魔搏斗的战友,热泪纵横。等杨业功缓过劲来,却只是微笑着说:“老迟,你看我啥时候能回部队呀?”

  年6月9日,第二炮兵领导前来看望。杨业功用尽力气所讲的全都是如何加强导弹部队的建设。如果他有最后的遗言,那就是:“为导弹事业献出这把骨头,我无怨无悔……”

  杨业功走了。在最后时刻,他喊着“出发”这个微弱却坚定的口令走完了自己的辉煌人生。围在他身边的官兵无不泣泪成声。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右手,用庄严的军礼为共和国将军送行。

  在基地设置的告别灵堂,一名战士送来的挽联上写着:“你把忠魂留在了阵地,你把忠诚留给了祖国,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官兵们仿佛看到,杨业功率领着部队又一次向阵地出发了——他的生命在阵地中永恒。

(《人民日报》年07月27日,冯春梅、何聪)

广告

湖北航程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

点击“阅读原文”,看《应城头条》,24小时更新!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w/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