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靓丽名片
应城全力建设全国糯稻产业发展区
作者:特约记者王越通讯员杨文献来源:孝感日报年4月6日
应城网4月7日讯:作为全国籼型糯稻第一市,应城糯米畅销全国各地,是银鹭、三全、五粮液、孝感米酒、古越龙山等著名品牌的重要原料。
应城市现有糯稻面积32万亩,是全国籼糯面积最大的市(县)。应城糯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逐渐成为该市继膏都盐海、汤池温泉之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当前,应城市围绕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深化加工、唱响品牌、增加效益五大目标,全力打造糯稻产销航母,做大做强糯稻产业,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把应城市建成全国糯稻产业发展区。筑牢底盘,扩大种植规模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增加效益的原则,应城市进一步深化水稻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促进糯稻生产规模与经营规模协调发展。
在确保粮食总产的前提下,扩大糯稻种植面积,发展早糯、提升中糯、扩大秋糯,提高籼糯、发展粳糯、开发特种糯,力争到年,使全市糯稻面积达到39.5万亩、总产25万吨的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实行糯稻品种主导制。应城市选定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糯稻作为主导品种,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在随应线、八汤线和团结垸等糯稻生产核心示范区实行统一供种,进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努力形成一镇或数镇一个糯稻品种的种植格局。
近年来,应城市积极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小农水暨民办公助、机泵站维修改造、塘堰挖改和深沟大渠疏浚等六大水利工程,不断加快糯稻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推广农业科技,推行标准化栽培。按照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加强农技宣传培训,组织农技人员进村指导,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糯米符合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和用粮加工企业的要求。提质增效,推进产业经营
近年来,应城市联合省内水稻专家进行科技攻关,积极引进优新糯稻品种,完善糯稻品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该市以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突破口,按照《绿色食品原料(糯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引导种植户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确保糯稻绿色生产率达%;重点办好杨河周岗、田店陈王、杨岭祝墩、陈河黄下四个核心样板区,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收获包装的六统一产销对接服务模式。
发展订单生产。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孝感市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协会在本市发展订单生产,努力实现糯稻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确保农民的种田收益,防止糯稻生产的大起大落。
抓好精深加工。大力开展糯稻产业招商工作,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糯米加工企业的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鼓励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推进多层多次增值,努力实现糯稻产业效益最大化。整合资源,实施品牌战略
应城市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糯稻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依托应城糯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商标,重点加强现有糯米品牌的整合,用影响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强势品牌,去融合、取代弱小品牌,使之成为应城市具有自主产权的糯米大品牌,从而实现品牌、包装、销售三统一的目标,增加市场竞争力。
打造优势品牌,建成集糯稻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体的糯稻产业集群。采取种植连片化、品种优质化、管理标准化、栽培轻简化、生产订单化、产销一体化方式,建好10万亩绿色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全市发展优质糯稻35万亩。
应城市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糯米品牌,扩大其影响,提升其价值;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不断提高应城糯米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商标、混淆品牌的违法行为,努力维护糯米品牌的价值和形象。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w/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