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湖北老乡相见,自我介绍:“我家三堆牛屎,幸会幸会!”“我八卦嘴,久仰久仰!”
确定这不是在搞笑?真不是!
虽然以上对话不容易见到,但“三堆牛屎”“八卦嘴”可都是湖北的地名。
其实,地名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地之名称,更承载了许多人的珍贵记忆。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答案就在地名中。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不会忘记故乡名字。因为乡愁,就融在地名中。
最近,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和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正在举办寻找最美地名系列评选活动,其中有一项“最幽默地名”评选,相信你看到一半就和我们一样笑喷了!
退三步(神农架)
退三步是一座山,海拔米,在神农架林区新华镇马鹿场村境内,位于马鹿场村委会西方7公里,因此山较陡,过去只有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路,村民过去结婚时用轿子抬着新娘在此山岭的小路经过时,遇到弯路过不去,必须要退三步才能经过,现公路取而代之,故名“退三步岭”。
八卦嘴(西塞山)
八卦嘴本名八哥嘴。黄石俗称延伸至湖中三面环水的陆地为“嘴”,磁湖南岸一“嘴”树林中有八哥鸟窠,晨暮之时鸟群十分喧闹,故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或因谐音故,八哥嘴地名演变成为八卦嘴,并有人编出了地名来历的神奇传说,增添了地名情趣。
柜门关(谷城)
柜门关这个地名,因一个传说故事而产生。
相传明朝末期,鸡蛋坡有个姓童的老汉,爷孙俩相依为命。老汉为财主捞纸,孙子放牛。一日,孙子上山放牛,突然发现洞穴内几个光点,仔细一看,很像柜子,门却打不开,就失望地离开了。回家后,听爷爷说,知道坡北有根竹子,是一把能打开柜门的钥匙。于是孙子黑蛋想去借几双筷子和碗,爷爷告诫孙子,不要贪心,用后一定得归还。于是黑蛋砍了那根分叉的竹子,来到这里,打开了柜门,只见里面五光十色,珠宝、绸缎,应有尽有。黑蛋只捡了两双碗筷便走了,不料,刚下山就遇到黄财主,气势凶凶的财主知道黑蛋的事后,威胁爷孙俩要了钥匙,老汉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贪心。但贪心的财主装了很多金银珠宝,正要往外走,忽然迎面而来一只猛虎,吓得财主四处乱窜。由于他逃得慌,钥匙也掉在洞里了,随着“咔嚓”一声,柜门关了,从此再也进不去了,后来人们便把这里叫做“柜门关”。
柜门关,这个地名被人们所熟知,只要一提到柜门关,大家便能聊起这个传说故事。
三堆牛屎(荆州区)
传说古时候太上老君牵着自己的坐骑——大金牛,云游四方,为百姓造福。途经此地,金牛拉了三堆屎,便长成了三个小冢子,百姓便取名“三堆牛屎”。三堆牛屎座落在荆州区川店镇宗南村委驻地东南面1公里处,在年前土地荒芜,隶属安陆乡三保一甲。年后,冢子周边开垦成了耕地;三个冢子于年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区域;年定为市级文保区域。
十二道脚不干(猇亭)
高马河从猇亭东南往西北,流至磨盘溪居委会八庙到龙盘湖的大坡垴,要连续过12道河沟,在当地称为“十二道脚不干”。
“十二道脚不干”原是古道。明清时期,湖北荆(州)沙(市)一带的商旅马帮,以及新场、安福寺等周边山区去宜昌、四川经商的挑夫、马帮,都须经此上行。“十二道脚不干”全长4千米,流域面积为20平方千米。此处水域河道狭窄弯曲,溪河潺潺,山谷耸立,古木遮天。原来沿河谷行走的旱道,因高马河弯曲前行成了水道。从此行走的商旅,都要手提鞋子,打赤脚连续淌过十二次溪河,到了龙盘湖的大坡垴,才坐在河边洗脚穿鞋子。因此,猇亭区虎牙一带的人们把高马河流经磨盘溪的这段俗称“十二道脚不干”。“十二道脚不干”,原来要提着鞋子过“十二道”溪河的人文景观,成为了高马河曾经的印痕。
对我来(秭归)
在长江西陵峡中崆岭滩的江心,早年横着一堵大礁石,叫“大珠”。礁石上刻着三个大字:“对我来”。相传大约在一百年前,崆岭滩岸边住着一个年轻舵工,小名张来子,他十二岁便下河当了小伙计,从小在西陵峡里打滚。他多次泅水渡江,在江心的石堆上刻下“对我来”三个字,过往船只照着张来子刻下的标记行船,有惊但无险,张来子成了川江船工的“活菩萨”。
香七里(张湾)
相传很久以前在这里有个金香炉,此处香火旺盛,香味上下飘香七里远,后来人们就取名香七里。
王四五六塆(蕲春)
相传清朝早期,当地祖先玩博彩,总是压一二三骰子,一直没赢过,后来听到门头一种声音说“压一二三总是输”,祖先改为压四五六骰子,就开始赢,后来就开始置产业,开油铺,塆名为王四五六塆,也称王家油铺。
二妹山(随县)
二妹山在殷店镇朱店东8千米处,地处凤鸣村东南部,海拔.3米,占地面积5.5平方千米,山脚有山洞,二峰都圈有古寨墙,有东寨门、南寨门、北寨门,顶上石峰奇秀,风光宜人,始建于隋代。此山与跑马岭、老尖山、牛家洞连绵相连。据《随州志》载:“此山形若列眉,故以为名”,亦称二眉山。
欧巴县(来凤)
欧巴县,位于来凤县绿水镇体河村委会北方。对此地名,曾解释为此地过去有一石碑,碑上刻有“欧巴县”三字,故名。据考证,传说中的石碑无时无地,无依无据,来凤境内从古至今,没有叫“欧巴县”的县治地。“欧巴县”,土家语地名。“欧巴县”是土家语“翁巴先”的读音误记。“翁巴”是指高粱。“先”是香。“欧巴县”(翁巴先),土家语解释为:高粱又多又好之地。高粱是做酒最好的原料,过年做糍粑常用高粱。
尿石甘与尿石金(咸安)
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赛丰村境内双石水库南部库尾,有一个奇特的石头叫“尿石”。说起性格,谁也没有尿石坦率。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无论是妇女还是未成年人从这里经过,它总是百无禁忌地屙尿,从不遮遮掩掩。这“尿”是一泓清泉,出“尿”的地方是16平方米的天然石壁。它位于双石水库一个库尾三岔路口。谁也不知道它何年何月开始屙尿,更不知道它屙到何年何月。当地群众称它为“尿石”、“尿射”、“妙石”,称距这里米的甘家为“尿石甘”,称距这里米的金家为“尿石金”。
捉鸡城(黄陂)
捉鸡城的本名叫作京城,是东周遗址,因附近有一座赶鸡山,还有一座垸基寺(谐音“院鸡寺”),所以,人们就诙谐地将作京城叫“捉鸡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黄陂县志·山川》(卷上)记载:在县西四十五里,俗传“捉鸡城”。该城北距黄陂李家集镇2公里,属汉代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菢鸡母湾(应城)
菢鸡母湾位于应城市陈河镇南街村。从前湾里有个穷婆婆,一天,正坐在堂屋纺棉纱。忽然,从天井飞下一只菢鸡母,领着一群鸡娃,围着纺车唧唧喳喳地边叫唤,边玩耍。婆婆见小鸡一个个毛茸茸的,着实可爱。婆婆怜意切切,随手抓了一只,握在手里,觉得好玩。谁料等到再松手一看,哪还有小鸡?倒是看见了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元宝。这一下,婆婆就别提多高兴了,贪念顿生还想再抓几只,却全不见踪影了。只是从那天起,婆婆发现脚趾头上长出一个小疱,不几天便烂得象开花石榴,脓血淋漓,又痛又臭。原来,婆婆在抓小鸡时,脚趾头被菢鸡母啄了一下。家里平时靠纺线讨生活,哪有余钱。万般无奈下,她将元宝换成碎银,买药治疾。等到元宝花光了,脚趾头也好了。婆婆后悔莫及,逢人便说:我是得了外来横财,才烂了脚趾头的哟。为警示后人,乡亲们便把这个湾叫菢鸡母湾。
钉耙店(掇刀)
钉耙店(丁店)位于丁店村4组,东连沙洋县沈集镇乐山村,西接4组农田,南抵通村公路,北靠朱庙村。面积0.平方千米。清同治年间,此处为团林铺通沙洋和石牌的交叉要道口,行人往来频繁。当地的几户杜姓人家看出商机,便开张了几处小吃店、小卖店,一时生意十分红火。随之,烟馆、茶馆、赌馆、旅馆也陆续开张,形成一个小集市。不仅过往人等在此消费,周围的农民也经常光顾。就连那些拣狗粪的人也怀揣几文小钱来这里凑热闹。拣狗粪的人来多了,他们使用的狗粪钉耙往往靠墙竖满几排,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便戏称此处为钉耙店,大家觉得有趣,就接受了这一名称,简称“丁店”。
幽默地名看似随意,
但一个个都有来历,
你的家乡有什么有意思的地名,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新闻多看点
地名文化保护,留住荆楚千年乡愁
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答案就在地名中。地名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地之名称,更承载了许多人的珍贵记忆。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不会忘记故乡名字。因为乡愁,就融在地名中。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发现,许多传承千年的老地名快速消失,而“大、洋、怪、重”地名泛滥,地名文化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地名文化保护,湖北在行动。当前湖北正在地名普查中,全面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优秀地名文化,整治地名乱象。消失的地名,割裂的历史提起咸宁市咸安区贺胜路,你会想到什么?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攻克咸宁,向北乘胜追击,击败军阀吴佩孚。贺胜路有庆贺人民胜利之意。年,命名多年的贺胜路却险遭更名。咸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陈海平介绍,近年来,咸宁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有领导提出,将贺胜路更名为香城大道,更好地促进温泉旅游经济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赞同,地名应为经济发展服务。也有反对,贺胜路使用多年,有特殊历史意义,如果更名,不仅会割断历史,沿路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还将不得不变更十余种相关证件。最终在民政部门坚持下,咸宁市决定保留贺胜路,香城大道命名在另一条新建道路上。这样的地名保卫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一大批流传千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名,被随意修改,难逃厄运。湖北省政府文史馆副馆长黎继感慨,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远近闻名,然而改名仙桃后,千年古城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李白的诗句“直挂云帆济沧海”,讲的就是历史上的广济,然而改名武穴后,广济成追忆;还有险遭厄运的“襄阳”、“荆州”,这些千年古城,曾经变幻多少历史风云,留下多少经典诗词!如果将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和“大意失荆州”,替换成“襄樊”、“荆沙”,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将从此黯淡。据民政部统计,近30年来,我国就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村名称被废弃。地名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民族的融合、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既是国家的重要历史遗产,也是五千年中华文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黎继说,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地名一路传承下来,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失去了它也就意味着从荆楚大地抹去了一段历史,让我们的乡愁也无处安放。地名乱相凸显监管空白鄂州,历史悠久,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消失,稀奇古怪的地名却不断涌现。“明明是鄂州一家批发市场,却偏偏取名武汉东大市场,一家普通住宅区,却命名国际康城。”谈及近年来泛滥的“大、洋、怪、重”地名乱象,鄂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余乙昌头疼不已。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情况来看,“大、洋、怪、重”等地名在湖北大量滋生。湖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高建洲说,有些商场动不动就是国际广场、环球商城;有些地方热衷于更改老地名,换上不搭边的洋地名,尤其是部分新开发的楼盘,为了吸引眼球,剑走偏锋,取洋名、怪名,巴黎春天、巴厘岛、夏威夷、纳帕溪谷等洋地名五花八门;还有些休闲场所为引人注意,取一些稀奇古怪的名称,比如妖后、法老等等。“我的地盘我做主。”很多人认为,楼盘取什么名、商铺叫什么名等等,与他人无关。“这是一种狭隘错误的观点。”高建洲说,实际上,针对多地大量存在“洋地名”等现象,年起实施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早就明确,“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区、楼群、建筑物等。”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商业机构是地名乱象丛生的重灾区。针对地名乱象,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授杜清运认为,此前,我国地名管理中存在多头管、无人管现象,而且地名管理部门没有处罚权。法律滞后也是地名乱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我国早在年就制定了《地名管理条例》,但至今已有31年了,无法满足当前依法行政的需要。完善保护机制,留住乡愁虽然地名乱相与保护一直并存,但在全省范围开展地名文化保护还是首次。高建洲欣喜地说,这次借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东风,湖北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并整治地名乱象,将完善地名保护机制,唤醒沉睡多年的地名文化。高建洲介绍,通过地名文化保护行动,我省将充分挖掘、系统整理地名文化,抢救和保护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建立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制度、地名文化遗产数据库,健全地名文化评价标准体系,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分类、分级和分层保护。同时,正确处理好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命名更名的关系,在编制地名规划和开展地名命名更名时,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优先使用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地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地名中,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延续地名文脉。目前,湖北正加快《湖北省地名管理办法草案》的立法工作,高建洲说,届时荆楚地名保护将有法可依,谁也不能再哗众取宠,任性胡为,地名乱象有望遏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国家对地名保护的要求。黎继说,地名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通过地名保护,来一番梳理,系统挖掘出荆楚地名文化,加以保护,让我们的地名更具有历史沿袭性、更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让新起的地名更能体现中文之美,更有丰富内涵。
来源: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云等,图片来自网络
微博:
湖北日报编发:实习生葛佳杨
出品:湖北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w/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