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又称“蒲城”,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因“地处要冲,应置城而守”得名。是中国最早一批撤县建市的城市之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温泉、石膏、岩盐共称“应城三宝”。
四等站——应城站楚天名镇——长江埠,应城最早的火车站诞生于此。那时候的长江埠素有“小汉口”的美称,是一个具有四百多年历史、商贾云集、商贸活跃、人杰地灵、经济发达的老镇。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们讲到长江埠坐火车下汉口,在那个公路系统不发达的年代,长江埠火车站可谓是“气派得很”。
后来随着交通发展,长江埠火车站慢慢的丧失了自己的活力,汉丹线改道彻底让这个“气派的”火车站退出了历史舞台。
节假期的应城站应城火车站———位于客货混跑铁路长荆铁路上,是应城市仅有的一座火车站(四等站),也是应城人铁路出行唯一选择。简陋的候车大厅、陡峭的月台、少的可怜的车次,是每一个乘坐火车出行的应城人的深刻体会,遇到节假日能买到一张硬座票那都是奢求。
沿江高铁——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串联起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特大城市,其战略意义可想而知。没有高铁,城镇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铁,城镇就是项链上的珍珠,由此可见高铁对一座城市的影响。
应城站广场在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路,更加离不开铁路,何况是这极具战略意义的国家级高速铁路。前些年多个城市之间为了高铁争得不可开交,以湖南娄底、邵阳为例,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下风,于是出现了许多极端现象。
一座高铁站能带活一座城,高铁建设到哪个城市,就是这个城市大发展的机会。沿江高铁过境应城4.2公里,途径应城南垸、义和芒洞湖。却说该地段人烟稀少,离中心城区远,地形地貌为湖泊冲积而成不符合高铁设站规范。
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其一、线路规划中新建京山南站,京山市面积是应城市的3.5倍,人口与应城相当,也就是说应城市人口密度是京山市的3.5倍,何谈人烟稀少一说?其二,沪汉蓉天门南站距离天门市区40多公里,应城开发区沪蓉高速出口距离应城南垸对岸天鹅镇也才11公里,何谈离中心城区远一说?其三,湖北乃千湖之省,大部分地区都是湖泊冲积而成,要说整个江汉平原古时候都是“云梦泽”,又何谈地形地貌不符一说?
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应城周边县市都有了高铁,天门、汉川都快迈入双高铁时代。错过汉十高铁,再错过沿江高铁的应城,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夹在汉川和云梦之间,应城人出门并不是很方便,要乘坐高铁必须去云梦,或者去汉川坐沿江高铁,再远一点可能就要到汉口了。没有高铁这一现状影响了应城的经济发展,两个临近的城市汉川和云梦都有高铁了,不免让部分应城人觉得心头一阵委屈!70万应城人民如何圆“高铁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