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应城一中12届黄成
.06-.03:陈河初中
.03-.06:应城一中合教中心C1班
.08-.06:浙江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09-至今:浙江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免试直博)
不负恩师诲归来少年时
——应城一中合教中心优秀毕业生巡礼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姐姐考入了应城一中,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虽然当时年幼,对一中还完全没有什么概念,但是父母的喜悦感让我对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初三即将毕业之际,这股儿时强烈的记忆驱使我毅然选择了应城一中。
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小乡镇的学生而言,到了县城就像进了大城市一样,第一次在没有父母陪我去一中的时候,下了班车我足足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学校(尽管下车的地点离学校不到一公里的路程)。进入合教中心,班上大多是实验中学和蒲阳中学的学生,内向的我也没有去和同学们产生过多的交流。当时也就只知道学习学习,连十点钟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我还会开着台灯继续学习。慢慢地和同学、室友熟悉了之后,我们开始放纵了起来,再加上那段时间还没有正式进入高中阶段,白天我们在午睡的时候在宿舍打乒乓球,晚上回宿舍打牌打到熄灯再洗漱。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刘春清老师,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讲课幽默风趣,再加上那浓浓的地方口音,课堂上我们总是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这段时光应该是我高中最为欢乐的一段日子,尽管短暂,却是那么地记忆犹新。
正式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任务骤然加大,时间马上变得紧张起来。晚自习教室的电视不再那么频繁地给我们放电影了,午睡的时候没有了乒乓球啪啪的声音,只有趴着睡觉的同学以及教室外隔壁班永远不知疲惫的背书声。我一向文理科的成绩都比较均衡,甚至文科成绩更好一点,但是我很反感死记硬背,所以选择了相对而言不那么需要背书的理科。这样一来,我在理科班的劣势就很明显了,那就是英语。为了提高我的英语成绩,范静静老师给我买了针对性的习题资料,经常在课余时间对我进行单独辅导,我的英语成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高考的时候,英语竟然成为了我考得最好的一门。
高中毕业同学合影(后排右二为黄成)
我从小就属于那种比较贪玩的小孩,到了高中也经常会在课上闲不住,罗武祥老师经常在物理课上对我稍有一点小动作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尽管在课上,大家看到的都是罗老师严厉冷酷的一面,但是私下里对每一位同学,罗老师都是十分细心、温柔。每次向罗老师请教问题,他都是面带微笑,从来都不会斥责你犯的错误,而是细心解释。在带我们去武汉大学参加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的时候,罗老师就像父亲一样照顾我们,给我们买了包子,面条、鸡蛋和豆浆还担心我们吃不饱。到了车站担心我们坐车口渴,第一时间就去给我们买了饮料。尽管被罗老师上课批评地不少,但是每次想起来都是深深的感动。
斯里兰卡访学时照片(前排为黄成)
而帅气的曹桂能老师则在课堂上永远是一幅和善、风趣的表情。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曹老师化学课上的化学实验可能是我们一天中最期待的部分,把过氧化钠包在卫生纸上滴水让纸燃烧都能让我们开心半天。理科三门中,我相对薄弱的就是生物了,或许是为了激励我,班主任老师让我做了生物课代表。颜善洋老师同样在生物课堂上也是十分和善,对那些复杂的遗传规律也能深入浅出地解读。
从小学以来,数学就是我自诩最有优势的一个科目,高中阶段的几位数学老师:陶治国老师、陈志雄老师、方胜乐老师和乔安国老师都是十分优秀负责的老师。但是15年的高考,数学题目实在是又怪又偏,靠着选择题的连猜带蒙我也才勉强考了多分,全班大部分同学几乎都折戟在了数学这科上。但是在一中打下的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底子让我在大学阶段受益匪浅,几乎是靠着在数学相关课程上的优异成绩,我才拿到了保研资格。
本科毕业合影(左二为黄成)
班主任李建老师则是那种“既当爹又当妈”的设定,除了给我们讲授语文课,李老师还要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