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远交近攻的伟大战略家,遭受过比胯下之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3-2-14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公元前3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下午,范雎横躺在魏国相国府的茅坑中,遍体鳞伤,被肮脏的草席包裹着,浑身疼痛却不敢吭声,不敢睁眼看天色。耳边传来相国府厅堂的歌舞声,以及宾客放纵的大笑声。

他的悲剧,正是他们的谈资,是他们的下酒菜。

1.横祸

祸起于近期的一次出使,他作为属官跟随上司须贾出使齐国,殿堂之上齐王对使者须贾百般刁难,指责魏国背弃盟约在几年前攻打齐国,导致先任齐王之死。(指公元前年的五国伐齐之战,燕国大将乐毅率领燕、楚、魏、赵、韩五国兵马攻打齐国,以报复齐国在公元前年趁燕国内乱对燕国的侵略。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齐国都城临淄在内的70多座城池,齐湣王在逃亡途中被楚国将领淖齿杀害)

见使者大人嚅嚅无言,不能应对,作为属官的他当即挺身而出,义正言辞地辩驳:“齐湣王对内骄横残暴不得人心,对外贪婪无厌四处侵略,才招致五国伐齐,齐王应当引以为鉴重振国家,而不是执着于过往的恩怨不思进取……”

一席雄辩不仅替使者大人解了围,也维护了国家尊严。齐王暗自赞叹,出于敬重私下赐予范雎黄金、酒肉等物,范雎坚辞不受。

可是使者须贾恼怒嫉恨,回国后向相国魏齐诬告范雎泄露国家机密,私受贿赂。魏齐不辨清白,把范雎抓来就是严刑拷打,直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在性命垂危之际,范雎屏住呼吸,躺在血泊中一动不动装死,遂被下人像垃圾一样扔到了茅坑中,宴饮的宾客轮番往他身上撒尿。

2.逃生

天色终于暗下来了,范雎睁开眼睛偷看四周,只有一名卒吏在旁看守,他用虚弱的声音说:“我快死了,如果你能通知家人带我回去殡殓,他们肯定会重重酬谢你!”卒吏贪财,于是趁相国酒酣之际,请示把范雎的尸体扔了,范雎才得以脱身。好友郑安平听说后,带着范雎逃跑隐藏起来,范雎也改名为张禄。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年),秦国使者王稽出访魏国,郑安平作为差役牵线搭桥,让范雎得以面见秦使,秦使惜才,于是载着范雎来到了秦国。

3.蛰居

到秦国后,范雎在客舍一住就是一年多,一直得不到秦昭王的接见。

秦昭王三十六年(公元前年),当时秦国向南攻取了楚国的国都郢(今湖北荆州),逼迫楚王迁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在东面攻破了齐国夺得陶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至于三晋之地,更是常年饱受秦军的蹂躏,韩、赵、魏三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秦昭王武功赫赫下的秦国,却掩藏着不稳定的危机。秦昭王六岁即位,朝政由母亲宣太后(就是《芈月传》中的芈月)一系把持至今,舅舅穰侯魏冉担任相国,舅舅华阳君、胞弟泾阳君及高陵君也都手握重权,秦国军政高管多由四人举荐,四人亦富可敌国。

自亲政以来,秦昭王渐渐感到施政受到掣肘。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筹划攻打齐国,以借此扩大他的陶邑封地。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秦昭王不愿大举发兵,韩、魏两个盟国又靠不住,不会真心出兵相助,秦昭王踌躇不决。

范雎看出了秦昭王的处境,于是上书请求拜见。

4.封官

范雎进宫拜见秦昭王,昭王喝退了左右近臣,跪着向范雎请教王霸之策,一连三次范雎只是回应“嗯嗯”。

三次成礼,三跪过后谈正事。秦昭王再次长跪求赐教,范雎以伍子胥流落吴国辅助吴王成就霸主自表忠心,赢得秦昭王的好感。

秦昭王第五次长跪,范雎于是从地缘的角度分析秦国面临的外交局面,劝秦昭王行“远交近攻”战略,交好楚、赵两强,使齐国恐惧而亲附,再乘势收服近邻魏、韩两国。(燕国这个小强,被无情地忽略了)

秦昭王大悦,授予范雎客卿之职。(张仪当初觐见秦王后,也被拜为客卿,张仪有多牛,客卿是啥官职,见《芈月的蓝颜知己张仪,历史上有多牛》)

5.拜相

秦国执行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在数年间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自公元前年起,先后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怀(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邢丘(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等战略要地,魏国不得不亲附于秦国。范雎也日益受到秦昭王的信任。

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年),范雎以齐庄公被射杀、齐湣王被抽筋惨死、赵武灵王被囚禁饿死的事件(分别指:公元前年,齐庄公私通大臣崔杼之妻,被崔杼射杀于庭院;公元前年,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齐湣王出逃莒城,任命楚国将领淖齿为相国,意图借助楚国兵力抵抗燕军,结果被淖齿虐杀;公元前年,“胡服骑射”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因权力交接不当被权臣围困沙丘行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境内),以致活活饿死),警示秦昭王加强王权。秦昭王于是废掉宣太后,将四大权贵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咸阳,拜范雎为相国,将应城(今河南省驻马店境内)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范雎担任相国后,对内开凿栈道连结巴蜀,使巴蜀的粮食源源不断运至关中供给秦军征伐,秦军也可由巴蜀东下攻打楚国;对外继续执行“远交近攻”战略,公元前年至前年,秦国先后攻占了韩国的少曲、高平、陉城、南阳、缑氏、蔺、野王等数十座城邑,将韩国一分为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野王是韩国国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境内)通往北部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的必经之地。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被攻克,让韩国被一分为二,韩国举国惊骇,野王北边的上党成为秦军的囊中之物。上党太守冯亭拒绝韩王的降秦命令,率上党郡十七座城邑投降赵国,此举直接引发了战国时期最惨烈的兼并战争——秦赵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相持阶段,范雎使用反间计,派门客到赵国重金贿赂赵王左右亲近之人,散步流言道:“秦军最怕精通兵法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年老怯战,屡战屡败,已不敢再战,不久就会投降。”

赵王轻信流言,拜赵括为将取代廉颇,最终导致长平之战大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胡服骑射”后作为堪与秦国匹敌的战国后期强国,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6.快意恩仇

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年),魏王惧怕秦国攻击,于是派须贾出使秦国。老熟人来访,范雎自然精心筹备,穿着破旧衣服自称杂役来见须贾,须贾怜其贫寒赠以粗纱袍。范雎谎称侍奉的主人与秦国相国相熟,自己可出入相国府传话。须贾毫不怀疑,于是范雎亲自驾车带须贾来到秦国相府,以报信为名进入相府。

须贾等了好久不见人来,便向门卫打听,当得知范雎就是相国张君时,顿时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赶紧坦身跪行,托门卫向范睢认罪。

范睢历数须贾诬蔑自己的罪责,最后还是念在赠袍之情上留了须贾一命。

须贾离开秦国时,范雎大宴各诸侯国使臣,单独让须贾坐在堂下,命令两个受过墨刑(墨刑,在人脸上刺字,是一种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痛苦,更使人蒙受精神羞辱的刑罚)的犯人夹着他,像喂马一样喂他吃饲料。范雎责令他:“让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拿来!不然我就要屠平大梁。”须贾回国后禀告情况,魏齐大为惊恐,便逃到了赵国,躲藏在平原君(与齐孟尝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为人宽厚好客,门客三千)家中。

秦昭王听说后,决定替范雎报仇,先是诱骗平原君来到秦国并将其扣留,继而写信威胁赵王献出魏齐人头。魏齐走投无路之下自刎而死,赵王将魏齐的人头送到咸阳。大仇得报,范雎仰天大笑。

7.祸起萧墙

自从做了秦国相国以后,范雎念起郑安平、王稽的恩情,向秦王举荐二人。秦昭王于是任用郑安平为将军,任命王稽为河东郡守。

结果,就像娃经常坑爹一样,恩人也翻了车。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年),郑安平在邯郸之战(长平之战后一年,秦国发动的灭赵之战,以秦国失败而告终)中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按秦国法律,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同罪,应当被诛灭父、母、妻三族。秦昭王爱惜范雎,下令国都之内不得议论郑安平之事,同时厚加赏赐范雎,以安其心。

祸不单行,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年),王稽因私通诸侯之罪被诛杀。秦昭王再一次庇护了范雎,范雎却心有愧意,日渐懊丧。同年辞去相国迁往封地应城,郁郁病死。

8.毁誉参半

范雎辅导秦昭王建立的不世功勋,用李斯的评价可以一言概之:“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自古功过常相存,世人对范雎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战神白起之死,对秦国是一个重大损失,与范雎不无关系。长平之战后,白起打算乘胜灭赵,范雎唯恐白起功劳威胁自身地位,以秦兵疲惫急需休养为由,说服秦昭王允许韩、赵割地求和,导致错失灭赵良机,时隔一年后发动的邯郸之战也以失败告终。自此范雎与白起结下仇怨,白起被秦昭王赐死,也不乏其推波助澜。

至于范雎对须贾、魏齐的逼迫,也被太史公讽刺为“睚眦之怨必报”。不过笔者倒认为,范雎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快意恩仇,不正是一种直率的人生态度吗?

(题外话:小白写手,刚开始码字创作,争取每周一篇,希望大家点赞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8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