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粉笔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吱吱呀呀的粉笔声应该是每个人校园时光最熟悉的声音,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粉笔大多来自湖北应城的一个小村庄。
湖北应城刘垸村,几乎承包了大家课堂上绝大多数粉笔。这个村的粉笔制作历史已有近70年,粉笔年产量高达亿支,不仅占了中国粉笔市场85%的份额,还销往其他多个国家,联合国都是他们的客户,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粉笔第一村”!
图源/小镇密碼
刘垸村的粉笔是如何走遍中国甚至走出国门的呢?这就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说起。
01
刘垸村与粉笔结缘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刘垸村在农民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文化扫盲工作组”,办起了扫盲夜校。当时,全村的少年少女、基干民兵们甚至领导干部都要去夜校读书学习。那时还没有黑板、粉笔,大家用黑漆涂在木板上,再用石膏做的白色“浆粑子”在上面写字。
所谓“浆把子”就是用石膏作为原材料制作“浆把”,再用糙米将其“加白”。“浆把子”的制作工艺与粉笔非常相似,但它比粉笔要粗糙许多。
直到年,一个叫刘寿山的刘垸村村民在南京跑业务的途中,无意中看到了把家乡用的“浆把子”制作成粉笔的全过程。这才将刘垸村引上了粉笔制作的产业道路上。
善于捕捉商机的刘寿山一下子就结合自己对当时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测出粉笔未来大有市场,于是刘寿山便把这个技术带回村里,带着大家一起开始生产粉笔。
其实让刘寿山真正下定决心干这行,不仅是因为村里有制作浆把子的基础,更是因为应城有得天独厚的石膏资源。
图源/搜狐
应城通
湖北应城是我国著名的石膏产地,素有中国膏都之称,而石膏正是制作粉笔的主要原料。这里的石膏储量多达13亿,位居世界第二,据说年都开采不完。不仅储量惊人,质量也是中国之首。应城的石膏产品有上千个品种,无论是弹性、洁白度还是粘性,都远远超过其它地方。而这些,都给刘垸村今后粉笔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粉笔的制作并不算难,刘寿山很快便掌握了制作粉笔的技巧。然而接下来遇到的问题,让刘寿山很是头疼。当时,制作粉笔的模具都是铜做的,但国家明令禁止买卖“铜”。无论刘寿山怎么说,当地师傅就是不肯将粉笔模具卖给他。
图源/收藏
刘寿山没有放弃,在他锲而不舍地游说下,被烦到没辙的模具师傅给他出了个主意:既然国家不让买卖铜,那你找来做模具所需数量的铜给我,我用你的铜来给你做模具,这不就不算买卖铜了吗?
刘寿山一听,高兴坏了,连忙赶回刘垸村,找来与粉笔模具数量相当的铜。就这样,刘垸村第一次拥有了制作粉笔的模具。拿着这套铜制模具,刘垸村在刘寿山的带领下正式走上了粉笔制作的道路。
02
小粉笔,大财富
后来,刘垸村村民在这个模具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良创新,例如用竹筒制作粉笔;把孔的模具改进成孔、孔、甚至0孔;除了白色,还做出了五颜六色的粉笔等等。随着不断地改良升级,刘垸村的粉笔也越来越受欢迎。
图源/美篇
应城小小粉笔竟然支起一个村
几十年来,刘垸村各家各户都是自己制作粉笔自己找销路。一些人挑着担子、拉着板车将自家做的粉笔拿到周边地区兜售;一些人接受政府的包派,村里直接接单贴牌生产。依靠着村里丰富的石膏资源和悠久的粉笔制作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刘垸村从来不缺订单。
改革开放以后,刘垸村的粉笔产业更是迅速得到了扩张。在粉笔产业最繁荣的时期,村里多户村民,80%以上都在从事粉笔产业,村里的粉笔产业还带动了周边的其他村子超过户村民参与进来。一大批乡亲都因这小小的粉笔得到了就业增收的机会。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家里的房子越盖越漂亮,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03
从线下到线上,返乡大学生带乡亲打破危机
繁荣的景象持续了几十年,就在村民们以为可以一直这样安稳赚钱的时候,粉笔行业的销售危机出现了。
从0年左右开始,刘垸村的粉笔销售量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了滞销问题,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原来,进入新世纪以后,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粉笔制作工艺被许多村子学习,而附近学校对粉笔的需求并没有增加,粉笔销量趋于饱和,逐渐卖不动了。粉笔行业不复往日辉煌,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作“夕阳产业”。
刘垸村的前路在哪里?粉笔产业还有没有未来?这两个问题像两朵乌云笼罩在每个村民的心上。
就在大家都在对粉笔产业的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的出现,打破了刘垸村几十年来的粉笔销售模式,为大家找到了新的出路。
图源/小镇密碼
刘小锋年在刘垸村出生,他的父母就是靠着制作粉笔将他们兄弟养大的。对于粉笔,刘小峰也有着和其他刘垸村村民一样的深厚感情。
大学毕业后,刘小峰在深圳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就职。由于工作时经常上网浏览网页,同时又有着年轻人对互联网的敏锐直觉,刘小峰开始在网上帮家乡宣传粉笔业务,推广刘垸粉笔。在了解到家乡粉笔行业的危机后,刘小峰意识到了家乡传统售卖模式的局限性。他觉得,只有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才能打破市场逐渐饱和的困境。
6年,刘小锋辞掉高薪工作,仅带着一台电脑和一颗想要振兴家乡粉笔产业的心回到刘垸村,创立了刘垸粉笔有限责任公司。
起初,家人和乡亲们对刘小锋想在线上销售粉笔的想法十分反对。老一辈习惯了挑着扁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销售路子,认为他的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一点也不踏实。一些村里人在背后议论他,说他是疯子,在外面受了刺激才跑回来;父母也以为他不务正业,和他有过几次十分激烈的争吵,甚至差点把他的电脑给砸了。就这样,刚刚成立公司的刘小峰,顶着各方向他施加的巨大压力,开始了网上找买家的艰辛之路。
图源/阿里巴巴国际站
那段时间,他每天要在网上工作近20小时,每天不仅要在各种交易网站上面发布刘垸粉笔的售卖信息,跟全国各地的客户聊产品、寄样品;还要拍摄产品照片、制作运营网页。结果一个月下来询问的人不少,就是没有一个签单的。
就在连他自己都有些气馁、想要放弃的时候,事情却迎来了转机:刘小锋收到了一张外省某教育局采购教学用粉笔的10万元订单。正在他还沉浸在自己终于拿到订单的喜悦中时,他又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网接到了第一笔国际订单。当时正值国外复活节,客户想要30多万套鸡蛋形状的粉笔。
图源/网
图源/应城市文华粉笔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