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从文化视角看,也存在追求浮华、模仿西方、刻意标新等误区,需要加以改进和规避,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纠正追求浮华的偏向。一些城市建设盲目追求“世界第一”“亚洲之最”,这种追求浮华的做法是错误的。表面华丽气派但缺乏人文含量的城市,显露出来的往往是单调、浅薄与浮躁。相反,像伦敦街头随处可见新旧砖块拼接而成的路面,却丝毫没有影响其作为国际知名都市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城市建设除了要在城市功能完善和优化上下足功夫,还要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做文章。应坚持精约简省原则,在就地取材上多动脑筋,在因势利导上多想办法,学会“花小钱办大事”;杜绝花里胡哨的做法,积极践行简洁洗练、辞约意丰的城市建筑理念和风格。当然,精约简省不等于简单粗放,宏观构想要科学、微观设计要到位是其基本要求。
纠正模仿西方的偏向。有些城市热衷于模仿西方做法,过度重视引进国际元素,企望借此迈向国际都市。这也是不对的。在城市建设中适当吸取西方先进理念和文化精华并没有错,但唯洋是举容易食洋不化。实际上,越是想赢得国际注意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就越是要珍视和展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东施效颦只能落得个贻笑大方。同时应看到,城市建设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策略,而且是担当,我们有责任把每座城市都建成展现中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和平台。还应注意,城市建设需要立足本土特色。如果城市规划建设只知“摊大饼”,修建政务大楼只选“宝塔官帽”造型,改造广场只懂布设音乐喷泉,那么这座城市必将淹没在城市的汪洋大海中。一座城市只有充分挖掘人无我有的地方文化,积极尝试从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建筑形式、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入手,表达和展现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才会脱颖而出。
纠正刻意标新的偏向。近年来,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依然存在未将历史建筑和古迹纳入城市建设考虑范畴、为提高任期政绩而无视保护工作以及不懂得如何保护等问题。有些城市为标新立异而大拆大建,甚至“拆真古迹、建假古董”“复制古城、搞滥经典”,毁坏了大批历史建筑和古迹等城市文化元素。世界各国实践经验表明,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与推动城市设施更新、功能完善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解决方案是践行“立新而不破旧”原则:为满足现实需要而适当做加法,为保护文物需要而尽量不做减法。这样就能确保历史文脉以建筑和古迹等形式被保护起来、延续下去,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千年古屋才是保护对象,也不只是名人故居才应得到保护,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和古迹都应纳入保护范围。这是因为,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而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城市文化完整图景的真实底色。
三个分论点的表达上基本做到了格式一致,对仗形式明显,这一点咱们在考试的时候并不强求,只要能在段首句中以最简洁的话语表明自己的观点,回扣主题就行,如果能够“恰巧”形式相似、字数相近了,那最好。在论证中,三个分论点的论证思路基本一致,先解释分析了城市建设中涉及到的这三个方面行为的合理之处和问题所在,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并阐释意义。这也是我们在论证时候可以学习的思路,简单明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个分论点的论证中,作者在谈对策的时候,都会再后面补充一下,这样既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也可以避免自己前面漏掉重要的细节,又不方便在前面加入时的尴尬。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前面写的还没写完,或者落了重点,那在后面就可以加一句“当然,……”“还应注意,……”“需要注意的是……”,不露声色地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准备笔试的小伙伴们可以学习文章的架构和逻辑,这篇文章的思路可以应用到我们之前写过的很多主题中去。笔试考完的小伙伴,或者正在准备面试的小伙伴们可以作为面试素材来积累,不论是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还是论证的严密性都还不错哦~
1.在……上多动脑筋,在……上多想办法。如:在就地取材上多动脑筋,在因势利导上多想办法。(在提对策的时候,如果有多个对策可以简洁表述,我们就可以这么来说,一方面体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取巧”的办法,可以比较高级地“凑字数”。)
2.唯洋是举容易食洋不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东施效颦只能落得个贻笑大方。(这句话可以用于吸收外国文化上,不仅是城市建设,还有综艺节目设计等等,牵扯到文化引入的问题,都可以学习使用、改用这句话。)
3.如果城市规划建设只知“摊大饼”,修建政务大楼只选“宝塔官帽”造型,改造广场只懂布设音乐喷泉,那么这座城市必将淹没在城市的汪洋大海中。(这句话多处使用了比喻手法,使表达更加形象,而且像“摊大饼”这一表达,可以用于忽视发展特色、千篇一律的问题上。)
4.为满足现实需要而适当做加法,为保护文物需要而尽量不做减法。(这里的“加法”“减法”的表达,大家也可以学习灵活使用。
5.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建设,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几句话,可以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城镇化建设等等方面,让人与自认和谐发展。)
6.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而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民族文化完整图景的真实底色。(这是小编对文中原句的改编,大家可以用于论证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兼收并蓄。)
站长申论12月16日开讲!
本次3周“强化班”适合浙江,江苏、公安联考。多省联考、深圳打基础也不错。浙江自主命题特点,和江苏、公安联考一样特别看重对整篇材料的理解,课程首次加了“材料整体剖析”专题。同时,增加两次“社会治理与依法行政”的专题,不仅契合执法类卷,更让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生”了解政府工作的思路与实务。
精于申论,步步领先!还有少量批改班名额,需要突破申论的同学赶快加入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xs/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