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上海公布最新版市行政区划名称表未来形成2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1-10-20

不久前,上海市民政局公布了最新版市行政区划名称表,截至今年6月30日,上海16区共有个街道、个镇和2个乡。其中黄浦和虹口两区内都是街道,上海仅有的2个乡在崇明区。

回顾上海近年来的区划调整,从区级范围看,年以后,分别经历了南市区并入黄浦区,南汇区并入浦东区,黄浦区和卢湾区撤二建一,静安区和闸北区撤二建一,崇明撤县设区这几次大调整。从街镇层面看,年以来,上海先后析出了一批街道。近十多年来,近郊和新城地区新建街道,中心城区面积较小的街道则被撤并,郊区乡镇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

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的行政区划调整从未停止。那么在其背后,究竟遵循着怎样的逻辑?

区区合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几乎每一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总会引起市民的热议。近年来经历的5次大调整,尤其如此。仔细研究下数据,就会更客观的看待。

年之前,在上海中心城区中,杨浦、徐汇区经过多次扩区,区域面积就达到54.7—6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96.2万—.6万人;而曾经的黄浦、卢湾、静安等区的区域面积分别只有12.4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和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分别仅为53.2万人、26.9万人和24.8万人。尤其是静安和卢湾两区面积过小,缺乏进一步发展空间。因此,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有利于拓展核心城区的辐射面,增强城市后续发展能力。

相关专家曾表示,上海中心城区各区的面积和人口相差过大,不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撤并规模过小的区,可以精简行政机构,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有利于使得各区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相对均衡,形成公平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区县发展的积极性。

上海中心城区各区由于财力悬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历史基础的不同,导致了教育、医疗、文化领域的社会优质资源大量集中在老黄浦、静安、卢湾等中心区,外围区的优质社会资源相对缺乏,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也很大,发展能力和后劲差异悬殊。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可以加强外围区的建设实力,促进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改善民生。并能够以强带弱,增强弱区的发展能力和后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简单举例,南汇并入浦东,着眼于国家战略和全球竞争,极大拓展发展空间和创新布局,成为上海走向海洋时代的桥头堡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黄浦区和卢湾区历史文脉相似,发展任务相似,两区撤二建一后更好地联动发展,并集中财力加大黄浦区旧区改造等民生工作;静安闸北撤二建一后,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苏州河南北区域的协调发展。

街道析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年以来,上海先后析出了一批街道,包括:普陀区万里街道、闵行区浦锦街道、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和广富林街道、奉贤区西渡街道和奉浦街道,另外,普陀区真如镇转为街道。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上海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完成中心城区6个镇转街道工作,届时中心城区将不再有“镇”这一行政建制。这6个镇分别是徐汇区华泾镇、静安区彭浦镇、长宁区新泾镇、杨浦区五角场镇、普陀区长征镇和桃浦镇。它们大部分已完成撤村改制,很多地方早已没有村民,社区工作生活与一般街道社区无异。

对于这6个镇,当前面临的一项重点任务是要剥离招商引资职能。上海镇改街道的路径十分清晰,要先剥离招商引资职能,之后加强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配置。

对此,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健认为,街道析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这些析出的街道,大多位于城郊结合部和郊区新城,随着中心城区向外扩展,大居不断建成,一些户籍人口向此迁移,大量流动人口也聚集于此。再加上中外环间是商业地产开发最活跃的地方,政策和市场几重力量的叠加,导致其人口高度集聚,不少镇都出现了外来户籍人口和当地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现象。

由于教育、警力等公共资源一般按照户籍人口配置,镇属的独立财政力量显然已是力不从心,易造成公共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不够、公共管理相对薄弱等问题。析出街道后,由区财政进行更大范围的统筹,而街道则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发展的问题。

比如,依托松江新城的广富林街道,在19万常住人口中,有11万是松江大学城的师生,另外8万也是以年轻人为主。街道将根据年轻化的人口特点,来配置资源、提供服务。

乡镇合并,未来将形成城镇圈

上世纪50年代末,原由江苏省管辖的嘉定、宝山等10个县划归上海后,全市街道办事处为个,乡镇为个。当时郊区人口总量较小,每个乡镇平均规模不足万人。上世纪90年代末,全市街道总数98个,乡镇总数个。

经过多次调整,上海的乡镇区划发生了明显变化:和90年代末相比,乡镇总量上减少近一半,每个镇辖区平均面积增长近一倍,每个镇平均户籍人口增长一倍多

在建制镇的撤并过程中,一些镇规模越来越大,一些镇则成了“撤制镇”,只能被称为“某镇某社区”。在一次次的变迁中,那些镇的地位、规模、功能也出现了“上上下下”的落差。

李健认为,乡镇撤并的主要依据是促进要素互补和流通,实现最优配置,并减少行政管理成本。不过,一些“撤制镇”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相对有所弱化,也应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7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