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民风民俗专题一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0-11-15

1、四川巴蜀

作者:张李民

四川,好一处历史文化的枢纽之地,古蜀文明的发祥地:都江堰在纵情姿意;武侯祠诉说着诸葛的非凡;杜甫草堂一展诗圣的风流倜傥,“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引吭叹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诗仙醉论其间。我也曾踏上这风水秀地,山亘水涤,竟也一如诗仙,何等惬意哉!

当我第一次穿梭于天府之国,才明白闲适是什么?是黎早草木云天之弥香;是午时小憩茶馆的木檀墨香;是向晚小街的跫音不响;是凌晨畅尝火锅的欢言,这等容颜如莲的开谢的四川,怎可衍了那川剧,川菜,川景……

川剧,源于巴蜀之地,无愧于戏剧巨头,浓郁的地方色彩搭上不羁纵情的木梆之音,可一举沙场,纵可谈情姿意;可规步蹈行,亦可无所为束,粗豪刚迈。

依稀犹忆那出演的是《三英战吕布》,随郴子一破天荒地响起,那关张刘吕四人便在台中杀他个昏天暗地:那一丈方天画戟横抹身,这一青龙偃月刀一斩风云,呼地一突,那双股剑龙吟凤狂,那八丈蛇矛劈头善脸,台下观众又大气不出凝神经目。锣声愈响,风沙愈狂,那四人脸色猝而一变哈!脸黑变白白为绿,绿化红,红成蓝——变脸!“呼”地一声欸乃竟从口中吐出一抹红火!那火可是真把戏,炙热地亮眼地直抨人心地喷薄而出!就连那身衣服也让你诧异,全身都变——袭将甲,一袭老袍;一身我装,一身铠服,这不正象征着四川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生活吗?不正寓意着川人民直爽,善良淳朴的民风吗?

光剧还不足为奇,四川绝美之食之景更让你赞不绝口:曲径繁盛的宽窄巷子那火辣丽眼的鸳鸯火锅;宏大屹立的乐山大佛那清甜爽口的凉皮……兔脑,米粉,肺片比比皆是。那劲道的辣也正好与四川人爽辣,快直,大咧的美好品质相吻合,可不愧是天府之国,悠哉游哉。

“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我一直对闲适生活苦寻苦觅,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而我,以四川为知己。

2、巴蜀?风俗

作者:曹语甜

四川,它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美丽省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瑰宝。四川有山有水有盆地,还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不管是什么,都是那么闻名遐迩,深受人们喜爱。

说道四川,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美食了,一应俱全:酸辣粉、火锅、担担面……不过,最有名的还是要属米粉了!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可以独自上学的大孩子,还是年过花甲的老孩子,提到它,谁的唇齿之间没有徘徊着一股香到极致的感觉呢?把粉丝、黄豆、香菜、葱花、肉什么的放在锅里随随便便煮上十分钟,光闻闻那种香味儿,听听那种声音,唾沫都快咽不够了!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上桌,看看那宛若工艺品的“大杂烩”,口水都已流下了三千尺了!色泽剔透,口感筋道,回味无穷!不论是清汤还是红汤都是那么鲜美,唇齿留香。那一碗下去,心中的烦恼似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碗!香辣的四川米粉,正是四川人民性格泼辣,为人直爽的体现。

这里的艺术文化也十分受人民的青睐,它的典型代表——川剧,可谓是家喻户晓、驰名中外,令人百看不厌。年轻人越看越喜爱,还直呼再来一场!不管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人们都愿意前往剧场一览它的魅力。简约大方、周围摆着小盆栽的平台便是一个超赞的舞台。演员们的扮相也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红色代表英勇正义、黄色表示勇猛残暴、白色代表奸诈多谋、黑色代表刚直果断……伴随着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音乐,浓妆艳抹的演员迈着碎步登上了舞台。瞧!他们在台上不停地做出夸张的动作,不止的小碎步犹如雨点般欢快地拍打在地面,身体随之舞动,转眼间又优美柔和,柔情似水,似乎如嫦娥般贤惠。忽然,画风一转,几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出现在眼前,吹胡子瞪眼,仿佛眼珠子都要似惊涛拍岸那样飞到观众身上。又不知什么时候,一阵美妙动人的唱腔响起,大家都陶醉其中。那声音时而雄浑激昂,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音韵铿锵……几个看戏的老头儿笑呵呵的捋着胡须,嘴里不停的喊着:“好!好!”“妙极了!”就连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呢!要想问川剧为什么那么有名,那正是四川人民的热情,也是他们智慧的最好象征。

说道四川,风景名胜怎能少的了?话说四川,那景点可谓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啊!让人应接不暇。游宽窄巷子,那是“古朴神韵生活闲”的无忧清闲;游太白故居,那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如画风景;游峨眉山,那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伟壮观……

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笑,处处充满了历史气息。好山好水好盆地,真是令人念念不忘……

3、巴陵风俗

作者:吴怡果

岳阳,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文学瑰宝。并且它还有着“巴陵圣地”的美誉,而我就是来自于这里。

我的家乡有一个张谷英古建筑群,它是一处保持了明清传统建筑风俗的古村落。村庄坐落于四周环山的盆地之中,长约1公里,呈半月形布局,由当大门、王家段、上新屋三组建筑群组成。建筑群中有巷道62条,天井个,大小房屋间。各片建筑均为“丰”字平面布局,纵横一般由三至四进堂屋组成。纵横两边并列什出三至四进堂屋组成。各进、堂屋之间由天井和屏门隔开。每片房屋和每组堂屋之间均有巷道。既为分割线,又可交通联系,它把各片房屋连为一个整体,四通八达。由于大片房屋相连,采光排水全靠天井,故房屋之间均有天井。

我的家乡不仅有独具特色的民居,还有着省会城市没有的过年风俗——舞狮。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家乡的乡村和城镇随处可见舞狮队。当远处传来“咚咚锵锵”的声响时,我们会做好迎接的准备——打开大门,把堂屋中间的空地腾出来,好让舞狮队有足够的空间表演。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身穿着与狮身相同毛色的黄狮裤和金爪蹄靴,舞头的表演者顶着巨大的狮子头站立着,舞尾的人弯腰跟随着舞头人的脚步,锣鼓声渐渐快了起来,狮子摇头摆尾,活像一个兴奋的孩子;引狮人站在狮子前,手提红色灯球,随着锣鼓声逗引狮子,狮子在引狮人的引导下表演跳跃、转圈、扑跌、点头作揖等技巧;等狮子做完一系列技巧后,唱诵贺词声起,只见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手捧一个精致的小红本,站在堂屋大门的右侧,抑扬顿挫地念诵着一段段贺词……鼓声停,狮子歇;鼓声起,狮子舞。好一个气派而热闹的场面!

除了民居和风俗,过年时,饮食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年夜饭上,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有代表着步步高升的爆炒年糕,还有着年年长久的长寿面……

岳阳,这个“巴陵圣地”洋溢着浓浓的民风,充满着浓厚的民俗!

4、醉美大理

作者:蔡可心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云南大理的风花雪月,有着纯粹而美好的浪漫。

一入大理古镇,迎面袭来的是一阵古朴而典雅的风味,烟柳画桥流水潺潺,石拱桥的倒影在碧波中荡漾。风帘翠幕、杨柳依依,青石斑驳的小路交错相通,古色古香,散发着浓厚的历史的年代感。道路两旁是一排朴素整洁的白族特色的建筑,白墙青瓦、飞角屋檐,古素而生动。藤蔓攀的镂空窗上,一层薄沙,随风而漾。一旁的商贩们吆喝着,或轻击着空灵鼓,或拍打着非洲鼓,精湛的技艺和热情的气氛,不禁令游人频频驻足。

环绕古镇的洱海,静谧而美好,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不时,白色鸥鸟从湖面上掠过。面向洱海,眺望苍山,令人顿生海子笔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惬意。

云南的特产也是多姿多彩,有酸甜可口的酸枣糕,有外酥内软的鲜花饼,还有麻辣爽口的包浆豆腐......可最稀奇的,要数“水性杨花”了。“水性杨花”,其实就是一种海菜,生长于洱海中,是云南的特色菜之一。它的茎叶生于水下,白色的小花则浮在水面,风吹花动,貌似少女般摇曳多姿,所以称之为“水性杨花”。呈在精致的小碟中,更是美得飘飘欲仙,一入口,清爽中夹杂着洱海特有的湿味儿便席卷着整个味蕾,在唇齿间绽放,细品又不失嚼劲。真是色香味俱全,惹人喜爱。水性杨花在这儿可不是贬义哦,反而恰恰体现了云南女子的美丽与多情。云南的特色美食更少不了“过桥米线”,瞧,鸡汤上漂着翠绿的葱花、红红的火腿。肉片的鲜美、鸡汤的浓郁、鸡蛋的香嫩以及那滑顺爽口的米线,一下子溢满口中,使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生能得几回食”。一碗普通的米线却饱含着云南人民的淳朴善良,在当地,吃上一碗过桥米线还寓意着“事事通顺,平安美满”,体现出了云南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愿。

云南大理,彩云之南,就是这样一个浪漫多情的地方!不论是“风花雪月”的美景和还是琳琅满目的美食都令人无尽地向往!

5、彩云之南

作者:范昕源

在中国大版图上,有多姿多彩的贵州,有古朴纯洁的江南,有神秘莫测的西藏,有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而在版图南方,有一块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土地,那就是彩云之南——云南。而“云南风景甲天下,大理风景甲云南”。大理,更有一番自己的独特。

大理的风景环境有它的特色。大理三面环于苍山,一方面向洱海。苍山高耸入云,苍翠挺拔,冬日里山顶一片洁白,银装素裹,雾凇立于山上,树上晶莹剔透。夏日时,草甸铺于山顶,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其间,似满天星斗般美丽。山顶上,洗马潭更如蓝宝石般镶嵌其中。美丽的苍山,古朴的大理古城,宁静的洱海,似一幅画卷般在人们面前展开。

大理风物独特,美丽浪漫的孔雀舞,清凉自然的傣族竹楼,鲜美的过桥米线,独出心裁的工艺品……

孔雀舞生动形象,它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民间舞蹈之一。相传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因虔诚之心打动了佛祖,佛祖赏了孔雀那条美丽而镶有金圈的“眼圈纹尾巴”,此后,每年孔雀会去为佛祖表演舞蹈,以示感谢。后来,人们渐渐学会了孔雀的舞蹈,便成了孔雀舞。

开始表演了,演员踮着脚,迈着轻盈的步子,旋转着走上舞台,那裙子似一只洁白的大鸟在空中飞翔,画出一个又一个圆形,一只美丽的孔雀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随着音乐的节奏,演员翩翩起舞,那舞步忽而如流水般急促,忽而如流云般婀娜,忽而如岩石般坚健,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飞鸟般轻盈,忽而如歌声般飘渺……在音乐中,灯光里,演员似一只真正的、高傲的雄孔雀在舞台上舞之蹈之。看!她的手指摆出的一个个动作十分逼真。瞧!她一个转身,孔雀开屏!那美丽的长裙与舞者的身姿,把开屏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似比真孔雀都美丽三分。

孔雀是“圣鸟”,是幸福吉祥、善良美丽与智慧的象征,所以,人们跳孔雀舞,就是向佛祖祈求幸福吉祥!

大理美食不计其数,其中过桥米线更是遍及云南的一道特色食物。相传,在清代的一个岛上,有一位秀才在上面读书,他妻子每天给他送米粉吃。因为路中间要过一座桥,日久天长便形成了“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的吃法很有意思,最开始会端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汤,然后会上米线与配料,把米线与配料放入锅中,不一会便可以吃了。这时的米线吸满了汤汁,咬上一口,一股浓浓的、纯纯的鲜味直上舌尖,沁人心脾,让人回味。这便是美味的过桥米线,它饱含着云南人民的淳朴善良,而吃上一碗过桥米线,寓意着五子登科、状元及第。

云南还有许许多多文化习俗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云南把它的风光美与人情美,用纯朴的方式展开着,陶醉了每一个踏上云南版图的人。

6、杭州:屋瓦上的绝美江南

作者:盛阅微

杭州是位女子,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风华,有美目多情顾盼中的妩媚,也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在不经意间,就动了人心弦。

杭州水乡,依河成街,桥街相连,一派古朴幽静,就这样“小桥、流水、人家”完美地结合。

随意寻访一片民居,都是“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的景色。如果不是这古朴秀雅的民居,这一片流水也算平常;若不是这流水的生机无限,那青瓦白墙原也显素淡。水乡里是水巷,顾名思义,水是她的灵魂。信步而来,处处皆是粉墙黛瓦,秀丽水乡。在杭州,平凡与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

水乡中分布着几条主河道,而其它地方则是多条支流错综复杂,如密网般纵横交错,造就了河、桥、水巷丰富独特的布局形式,依河而建的街衢,临水而筑的木格花窗民居,河内乌篷船不时咿呀往返,“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白墙黛瓦,皆成诗韵。

沿河两岸,都整齐地排列着白墙灰瓦的民居,民居前有些窄的烟雨廊棚又是一道风景。

那背河一排的人家,前端可以看见是探出岸边、架在水中的,由于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船和舢板,所以每隔几户人家,就有一座精致的石砌码头,从码头上岸处,便可看到小街全景。河上常常能见朴素却又精美的石孔桥,小巧玲珑。

杭州这种民居建筑,是杭州的一张名片。傍水而居,“和风熏,杨柳青,郁郁青山江水平”,才能孕育出温柔秀气、吴侬软语的杭州姑娘。江南一带,鱼米之乡,江南的人们认为房屋临水而建是一种富饶且丰衣足食的象征,水代表着生机勃勃,住在水边也有生活美满、阖家幸福的意思。

杭州千古名地,孕育一方儿女,拿得出手的佳肴点心还是颇有几样的。东坡先生曾赞:“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皮薄汁多,新鲜滑韧的杭州小笼包;色泽黄亮,薄脆味美的干炸响铃;油而不腻,入嘴即化的吴山酥油饼等等。而糕点一类,却不得不提定胜糕。定胜糕,味道微甜,颜色白里透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在民间甚至有一句谚语:“没吃定胜糕,别说去过杭州。”这种糕点,传说是南宋时百姓为岳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取其胜利、吉祥之意,故得名“定胜糕”。

无论是建筑,还是美食,这座城市的魅力都太让人惊叹。既有“望海楼明照曙霞”的明丽秀色,亦有“青旗沽酒趁梨花”的精致小食。杭州,人杰地灵,秀水青山的代名词;水乡古镇,群山环抱中,诗词里的惬意所在。

江南杭州,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的水乡风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如此温婉动人。

7、贵州之韵

作者:韩佳凌

赏尽华夏大地,醉美多彩贵州。

——题记

贵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贵州好似一个梦,一个永恒的,美丽的梦。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基本地形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可谓地大物博。而且,贵州还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白族等18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贵州苗寨的特色建筑—吊脚楼,大多都依山而建,绿荫环绕。吊脚楼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下端常刻有绣球和金瓜等装饰。大多数吊脚楼在二楼架设悬空走廊,作为进入大门的通道。堂屋外的悬空走廊安有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人们称之为“美人靠”,这是因为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为吊脚楼平添了几分风韵。

贵州的苗寨不仅建筑有特色,人们的生活也十分有韵味。在假期期间,寨子里会隔三差五地举办歌舞会。一个个后生吹着号角,跳着雄壮有力的舞步向我们走来,场中央站着一群穿着苗家服饰的妙龄少女,她们娴熟的舞步清晰明快,一颦一笑都带着苗族姑娘特有的气质。

贵州更是有许多传统食品。贵阳有丝娃娃,这是一种类似卷饼的美食。用面皮包上用特殊酱料沾过的各种菜丝,再沾上汤汁,一口吃下去,浓浓的香味令人欲罢不能。为什么叫丝娃娃呢?据说是以前黔地有户人家捡到一个婴儿,但因家境贫寒,负担不起,于是热心的市民就纷纷送来食物。这户人家将菜切丝,用饼裹住给孩子吃。“丝娃娃”简单的故事里却体现了贵州劳动人民的淳朴与热心,如今深受人们喜爱的丝娃娃,便是他们善良的回报。

苗寨的酸汤鱼更是别具风味,苗寨的酸汤是用当地特产的小番茄熬成浆,再加以作料,汤酸香醇厚,鱼肉还带着甜味,嫩得仿佛能在舌尖化开来。

贵州之韵,是清逸优雅,是秀美多姿,是热情淳朴,是手艺精巧……长相忆,最忆贵州韵。

8、北京

作者:虢宸宇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每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民风民俗。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可想而知,肯定有它特有的文化。

北京,好一处历史文化的发展之地,有着“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的京剧、有着“晓去龙华三半两,归时香烬满炉装”的庙会,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而我也曾踏上这风水秀丽的北京!初到北京,最有名的要数老北京烤鸭了。北京烤鸭历史悠久,明初年间,老百姓尤为爱吃北京烤鸭,皇帝也是如此,据说朱元璋是“日食烤鸭一只”,餐厨们为了讨好皇帝便做出了烤鸭,后来经过慢慢发展,就成了“北京烤鸭”。烤鸭的制作是先在鸭子上开个小洞,取走内脏,再加入开水,挂在屋内,用枣木柴烤制,刚烤出来的烤鸭外焦里嫩、色泽红润、香味扑鼻。伴着胡萝卜丝儿、酱、蒜条,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喷香扑鼻,口齿留香,肥而不腻,令人胃口大开。一个北京烤鸭,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止烤鸭,北京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吃,口感细腻的炸酱面、又浓又香的豆汁、清凉爽口的豌豆黄、色泽甜润的窝窝头,可谓是“美食之首”。

北京的四合院也是出了名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南西北。合指四方的房子围成一个巨大的“口”字,几百年来,经过不断的改造,从平面到内部结构,都成了北京特有的风俗。走上四合院的台阶,便来到四合院中的庭院,庭院布置整洁,两旁的建筑布置有序。中间有个海棠树,后面有个巨型鱼缸,寓意吉利。两旁种满了许多花,香味扑鼻,仿若进入人间天堂。四合院中的庭院是个很好的休息室,人们来到这儿把一切的疲劳都放了下来,舒适而又自在。四合院的砖都是用灰瓦做的,看上去极有历史感。如遇地震,四合院依旧完好无损,可以看出四合院的材料非同一般。四合院的总面积达平方米,不大不小。仔细一瞧,那灰瓦上刻着许多花,每一片花瓣都雕刻得那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北京的四合院天下闻名,但他并没有故宫那么雄伟,也没有土楼那么奇形怪,他那朴素的建筑风格可能就是天下闻名的原因吧。

京剧是北京发祥的,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后来又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吸收,最终合称“京剧”。京剧在年就开始了,同样是历史悠久。只听“咚”的一声,舞台上出现了两个拿刀的人,他们脸上抹着粉墨眉毛,眉毛老粗,开始对打了,随着对待的时间,鼓声也越来越大,对方打得越来越激烈,只看见一个人拿刀一挥,另一个人如闪电般后退了几步,一个杀一个躲,观众看得屏气凝神。然而最奇妙的是鼓声停的那一刹那,他们的动作戛然而止,眼对着眼,这就是京剧的高妙之处,俗话也说“一动不如一静”,静更加能凸显武艺的高超。京剧,真是令人拍手称赞。

北京人都是身材高大,热情好客,说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这是南方人难以做到的。北京人的生活是美的,的确他们不在乎外在美,而是内心的善良,北京的大街上几乎没有流浪动物,人们会在小区搭起收容所,用盒子做成一个小屋,一日三餐送饭,不伤害它们,内在美才是真美。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它的民风民俗远不止于此,让我们了解北京,真正的走进它,感受它。

9、我眼中的湖湘美

作者:曹家瑞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毛泽东主席对湖湘风光的赞美。湖湘不仅景美、物美,民俗民风叶独居特色。湖湘文化之美,更是中国民风中一颗璀璨之星。

若论湖湘之风,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当属湖湘建筑。湖湘的建筑不像上海——高楼大厦,密密麻麻;不像北京——方方正正,团团圆圆,也不像傣族——别出心裁,凌空而挂;……湖湘之建筑风格以岳阳楼、爱晚亭为首:天人感应,崇尚自然;聚族而居,奉祖为吉。瞧!杜牧有诗称赞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秋来万枫叠嶂,层林尽染,古色古香的飞檐,焕然一新的漆柱,美轮美奂,在新时代也不失古建筑的韵味。

若你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湖湘建筑的与众不同,在一些夸张的飞檐上,往往排列着十个大小不一的雕刻物,分别是龙,代表无上的尊贵;凤,寓示有圣德的人;狮,寓意勇猛威严;天马,具有傲视群雄的气势;海马,象征忠勇吉祥和智慧;后面还有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各有独特内涵,这正如杜牧所言“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而让湖湘之风闻名遐迩的不只是建筑特色,湘绣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渊源流长的历史可追溯到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湘绣已经万丈光辉。在清末,湘绣成为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自成体系。近年来,湘绣不断推陈出新,技艺不断提高,题材更加广泛,有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要说湘绣的特点,那便是层出不穷了。湘绣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针法细腻,结构上虚实结合,让人叹为观止,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刺绣,书法,诗歌融为一体,堪称一绝。

湘绣,远看栩栩如生,近观活灵活现。一针一针绣出碧海蓝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绣虎,虎虎生威;绣泉,潺水叮咚;绣花,暗香浮动……作为湖南省的“省粹”,新时代的湘绣,正用一针一线绘制湖湘情、编织中国梦。

解读一个地方的民俗,可以知晓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对湖湘民俗艺术的了解,我们领略到了湖湘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10、京剧

作者:史欣昳

京剧,曾称平剧,说起来也有百年来的历史了。自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河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的表演过程和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并分为四个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不同行当的唱念有不同的声腔、动作。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以前舞台上什么都没有,后来在台前加了大幕,演戏之前便会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

大幕一拉开,京剧演员出现在舞台上,台下顿时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待音乐响起,演员以轻盈而又稳健的步伐走上台,她秦腔似的唱法,声音嘹亮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姿中,一粒一粒滚落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在每个观众心上。不论男女老少,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随着京剧渐渐来到高潮,人们早已融入剧中:小孩兴奋地挺直腰背,瞪大眼睛,在椅子上一跳一跳的;大人则显得比较安静,但心却是活跃的,不禁感叹着、期待着京剧的结局,脸上浮出笑意。

京剧临近尾声,老人呵呵大笑,小孩也装腔作势,好不乐乎!感受到了京剧的美,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感受到了京剧那有板有眼、紧拉慢唱的特色。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戏剧的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博大精深,它源远流长,再没有其它戏剧能与之媲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6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