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县级城市投资高星级酒店的技巧与经验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0-10-30

来源:迈点网作者:吴杰

中国个县(县级市及县),资源禀赋各有千秋,交通区位在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消费能力也千差万别。既有昆山这样GDP(年)超亿的庞然大物,也有偏处一隅,全县人口不足一万的穷困县。近年随着房地产投资热潮的兴起,县域高星级酒店开发建设也方兴未艾,高星级酒店的投资开发策略及经营状况、前景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老吴重点   

这些县市开发建设高星级酒店,有什么普遍的特点?

  

一、市场竞争不算激烈。

  

在较落后的城市,业主开发的很多是首家高星级酒店,具有市场垄断性,容易获得竞争性优势;在较发达的县市,总量一般也不过几家,几个寡头之间也能达成某种默契。为此,很多开发商一开始往往较乐观,信心满满,对酒店投资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进而导致建设运行费用高、折旧大而致行业微利的特点了解与准备不足,很多项目前期没有扎实的项目可研分析及较为正确的项目投资概算,资金投放前松后紧,导致内装收尾阶段缺钱,严重影响项目开发质量。

  

县域市场虽然较好把握,但市场回旋余地也很小,一旦投资失误,往往很难调整。另一方面,新酒店入市会导致酒店客房供求关系出现重大波动,一个新酒店入市往往会带来成倍增长的客房数,需要消化很多年才能取得新的供需平衡。

  

二、开发方大都是当地有一定实力的名企。

  

对当地市场消费能力与特点有一定认识,政商关系良好。很多项目结合房地产开发,政府作背后推手。政商共谋下,往往贪大求洋,注重酒店的标识性、豪华度,而不是实用性及与当地市场的配合度,导致建筑规模及投资强度与市场需求背离。老吴发现,往往越穷的地方,建筑容积率越高,因为政府可以在出让地块时多卖钱,拉动当地经济,开发商也可通过多建摊薄楼面地价,最终导致酒店建得过大、客房过多,不易经营。有些开发商也意识到客房不宜太多,但又不愿牺牲规划审批指标,只好在配套上大做文章,所以餐饮、娱乐、康体等项目配得五脏俱全,最后发展到大而无当的地步。酒店配套丰富当然能形成1+1大于2的集群效益,给客户带来价值,但也意味着投资总量大幅增加,酒店经营广度及难度增加。如经营能力不佳,投资的边际收益必然下降——受电商冲击及大量商业地产入市影响,近年餐、娱的社会性供给大幅增加,酒店这部分变得越来越不好做,招商难度也不断加大。同时还有政策性风险的影响——十八大后反腐倡廉,扫黄打非,很多大的酒店餐饮、KTV、桑拿不是关门就是业绩一落千丈。要转型?受原来定位布局及业态影响,其实也非常难。

  

三、外观奢华,隐患也多。

  

为呈现豪华度,酒店外立面装修及灯光设置往往比较花哨,欧式建筑十占八九,大堂总是高大上,土豪气十足。总之,开发商为迎合政府的想法及房地产销售的需要,喜欢把粉擦在脸上,相反,对酒店的内脏及血液,即作为隐蔽工程的机电部分,往往能省则省,给后期运行留下很多隐患。

  

四、缺少技术把关。

  

限于开发商的眼光、资金实力及对当地消费潜力的悲观意见,很多项目在开发初期,未能聘请经验丰富的酒店建筑及机电设计单位来从事专业设计工作,也没有请能力出众、品牌标准及技术要求清晰的酒店管理公司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市场调研、规划定位及筹建技术指导),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官员也容易关心过度,对酒店规划设计方案指手画脚,甚至利用权力插手谋利,导致规划设计不科学,设备选型不合理,流线动线混乱,导致开业后经营设施利用率不好、部分设施闲置严重,或者能耗高企、劳动消耗很大,或者建筑坪效很低(流通空间及后场空间过大),或者客户评介不高,影响项目最终的投资收益……,也未能给后来者树立一个较高的门槛,留下让别人竞争、超越的机会。

  

五、人情因素对消费影响很大。

  

业主比较迷信当地特色的重要性。当地人,地方上有人脉、善于交际、豪爽一点的老总,较受业主欢迎,甚至会喝酒,也是玩转项目的重要因素,这往往掩盖了专业能力及知识对酒店经营重要性的认识——聘请外来管理人员及专业酒管公司,从头到尾把关,对业主来说似乎不太重要。另一方面,市场容量有限、酒店规模不大导致管理方收益不高,也影响了管理公司的积极性。

  

受制于当地人流规模,酒管公司预订及分销系统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品牌号召力及溢价也不大,影响业主方的评介。酒店管理公司过于固守品牌标准及通用的收费模式,在建设要求、管理权力、管理层待遇等的谈判方面欠缺灵活性,也使业主不堪负担。故业主与管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能长期合作的,相对较少,往往未聘请管理公司或只是开业、评星初期的权宜之计,最后形成两伤局面。

  

那么,县域城市四、五星酒店的投资、开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市场总量尤其是住宿量有限,不宜盲目乐观。

  

尤其是当地已开业酒店经营不错时,往往会对新项目产生误导作用。按老吴经验,没有特殊情况,按每亿GDP考虑间四、五星客房的总容量,较为理想。如果有其他利好因素,如当地富裕人群多、有一定旅游资源、经济外向型特点明显,可适当增加,但最好也不要轻易超过间,即一个二百亿GDP规模的县城,四五星理想的客房总数,在到间之间,较为理想(客房出租率7%%上下)。

  

有些县城离大城市很近(如车程只有几十分钟),当地又没有特别的旅游吸引物,无法吸引大城市的会议及旅游客人时,确定客房数更应慎重,尤其是五星级,高端工商人士夜间会向大城市流动,县城滞客能力差,预计时更不要乐观,要知道大树之下,小草生长难免深受影响。

  

二、在档次定位上不宜过于拔高,要坚持量入为出,避免过度装修,以提高投资产品的性价比。

  

大城市一个近百米的独幢高楼,国际五星一般建安费用(不含土地及财务费用)在每平米10-00上下,县级市最好控制到上下,无论如何,不宜突破一万元一平米,唯如此,才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投资收益比,毕竟大城市的五星,平均房价会高出很多。县镇四五星酒店,客房空间指标也不宜太大,适度为宜,流通面积及后台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之比也不宜过高……总之,设计阶段要注重空间效率、机电效率、运行效率及投资效率的分析。

  

小城市,地价(出让费及土地使用税)便宜,人工费相对低廉,能源价格有时也较大城市经济,政府对首批高星级酒店的优惠政策往往也较多,开发商应用足一切机会,在起跑线上就建立起项目的成本优势,砍去不必要的投入,让酒店在后期经营中轻装上阵。

  

当然讲性价比不是鼓励粗制滥造,更不是降低设计及工艺水平,恰恰相反,只有更优秀的项目开发管理,才有可能得偿所愿。在设计上要尽量避免以老板个人喜好代替市场需求。过去小城市更喜欢欧式、古典、繁复的东西,似乎如此才有品质与档次,随着时代的进步、审美趣味的变化及消费人群的快速迭代,新中式、现代时尚、低奢、轻松、自在、有创意、令人印象深刻、产生共鸣与喜欢,进而乐于传播的设计风格与主题,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更有市场。酒店要为年轻人设计,应时而变。这样的酒店,也更易维护,也更易通过配饰变更,营造新的体验感,避免审美疲劳。

  

三、前期要十分注重“软投入”及项目“融智”。

  

要牢固树立酒店定位规划最重要、闲置是最大浪费的开发理念,尽可能做到定位精确、考虑周详,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投资商要克服“我是老板,我比你了解当地市场,我说了算”的自大心理,就算不请高大上的酒店专业管理公司来长期运行项目,也要请类似项目开发经验丰富、真正专业的顾问团队及设计公司,来做项目前期规划定位及设计优化工作,因为硬件的东西一旦成型,较难更改,而项目能否打动人,建设环节费用能否节约,主要也在设计与顾问手上。老吴认为,投资阶段项目决策是否科学、开发建设中是否尊重合理程序,对酒店成败的决定作用,至少占七、八成以上,很多项目“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就是前期工作没做好。要知道,在大城市,酒店生意不好,还可以改公寓、改写字楼等,也更有机会通过股权及资产交易退出,在小县城,这种可能性往往小得多。

  

四、做好核心产品规划及经营产品的合理组合,弱化竞争,建立酒店核心竞争力。

  

县域高星级酒店,往往规模上对同行占尽优势,客房产品的品质也更易处于领先地位。但拆分开来看,酒店风味餐饮、康体、娱乐等单个经营场所的硬件建设、运行管理,未必有什么突出的优势——社会投资人往往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及物力,通过更为直接有效的管理运作,在某一点取得竞争优势,从而蚕食原本属于大酒店的市场份额。所以经营产品规划阶段,对社会上的强势产品,适当避其锋芒,集中资源做好酒店的特色及强势产品,不无意义。拿餐饮来说,高星级酒店在宴会及大型会议、活动方面,容易占据优势,可以适当多投入一些资源,自助餐厅设计一定要专业,因为这是做好早餐的基础,如果当地市场对自助餐接受度有限,酒店会议包场用餐预计也不多,就不宜设置太多座位,以免中、晚餐时段大部分座位闲置,可适度结合零点餐厅来设计,也可在经营中结合自选火锅等形态来考虑,总之,要保持场地专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总之,要分析当地市场的供求特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能转。

  

正如前文所说,很多县城酒店规划面积很大,客房做多又不合理,难于完全消化建设指标,此时就要在起初的功能规划及设计上下功夫,如增加沿街铺面,丰富经营业态,加设公寓或写字楼、大浴场、电影院、超市、量贩KTV等需要面积较大的经营内容,当然事先要有扎实细致的市场调查及研究分析,看各个项目的运行前景。随着很多全国及区域性的连锁品牌餐饮、康体、娱乐项目将发展触角延伸到县级城市,相信业主向品牌持有人出租物业、购买特许权加盟、合作经营的机会大大增加,通过整合这些优质的社会资源,经营成功的机率将大大增加。

  

五,政府与酒管公司的角色。

  

政府在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再也不要赋予高星级酒店太多的不应有的角色与作用,应摒弃过去为一时的政绩及攀比心理,一味鼓励做多,进而扭曲市场供给的做法。而应站在合理平衡供求关系,   

老吴碰到过一个工商经济及旅游发展一般的西部县,政府通过招商,有十来个四、五星酒店在建,其中一个开发商的酒店开业了一半,濒临破产,装修公司也在协助他卖酒店;另有苏北一小县城的五星酒店项目,修在离城十多公里的开发区,经营关关停停,投资近三亿,可以零租金让管理方使用N年;还有中部一个县的酒店,在建筑主体及外装完成后,开发商可以零费用转让,前提是你要投钱装修并完成后续工程,让他对政府有个交待……相信这类项目,在业界不是孤例。新常态下政府搞旅游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

  

管理公司也不能一味地出于自身管理利益及品牌间的竞争需要,不顾当地市场需求及现实条件,一味鼓励投资商扩大酒店建设规模、提升硬件水平。管理公司接项目,并非越多越好,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知道,不能替业主赚钱的酒店,后续管理合作总会磕磕绊绊,一旦退出,对管理方的品牌多少会带来伤害。前一阵在酒店界传得沸沸扬扬的慈溪雷迪森酒店,就是一例,因投资方原因酒店申请破产,管理方也许并无过错,但难免让外界议论纷纷,对管理公司的能力、水平产生不好的联想。

  

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谨慎并有长远观念。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区域差异特别大,所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宝典(打自己脸了,呵呵),不管做什么酒店项目,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接地气,要谨慎并有长远观念。这虽是老生常谈,但确是至关重要的经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另一篇文章“我看湖南酒店界与“去哪儿”掐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6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