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应城市 >> 应城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张松城市历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来源:应城市 时间:2021-8-10

张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1

陷入双重危机之中的城市环境

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反映出的人们对城市时代到来的美好期盼,到年底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以最高文件形式所指出的如下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等,对城市认识和认知似乎有了巨大的转变。

上海徐汇西岸艺术中心(工业遗产再利用)

在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下,城市地方政府为了GDP增长和追求土地的财政效益,不断对旧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已对历史环境造成了空前破坏。由于地价不断攀升和拆迁成本不断增加,为了推进城市改造,一些城市弃城市规划的基本法规规范于不顾,随意改变容积率等控规指标,提高开发强度,导致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盛行。缺乏细致的规划设计,必要的技术手段也没有配备完善,只是形式上的“曼哈顿化”(Manhattanization),其结果必将破坏城市环境所应具备的宜居形态和人性尺度。

2

名城保护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历史环境是指由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场所环境及社区生活所构成一定范围的整体的肌理及其氛围。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内容,也是由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所构成的整体历史环境景观。“建设性破坏”一直是我国城市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一些违反法规、规范或管理程序的开发建设项目,直接对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相对于大拆大建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建设性破坏”,近年来兴起的文化复古热潮又给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保护性破坏”。在城市遗产保护依然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加入到古城“复兴”的行列中。拆真造假、拆旧建新,对真实的历史环境与文化生态多样性直接造成破坏或是不当的干预。

历史环境代表着地域的人文特色,其组成部分应包括建筑、街巷、场所、业态、活动以及独特氛围。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生态和场所精神,直接涉及居民的生活状态(lifecondition)等实际问题。保护并不是要把历史环境现状固化下来,而是为了保持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品质的动态维护与管理。处理这种衰退地区的问题应当谨慎,应当基于社会公正的原则,而不是让贫困居民和工薪阶层全部搬离。历史环境一旦失去了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也就失去了真实的“生活世界”。

南京古城墙历史环境

3

可借鉴的英国历史环境保护政策

英国的历史环境保护有其自身的特色,其中历史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密切,通过城乡规划管理对历史环境实施有效保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有效推进等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英国古迹保护的国家立法始于年的《古迹保护法》(AncientMonumentsProtectionAct)。年颁布了《古迹保护合并与修正法》(AncientMonumentsConsolidationandAmendmentAct);年,对《古迹保护法》的修订中第一次提出应对古迹周边用地的建设活动采取控制措施,既实施“开发控制”,这也是第一次将古迹保护置于规划体系之中。

在英国,《城乡规划法》和《登录建筑与保护区规划法》(Planning〔ListedBuildingsandConservationArea〕Act,)属于议会法。随着年《规划和强制收购法》(ThePlanningandCompulsoryPurchaseAct)的出台,《规划政策声明5:历史环境规划》(PPS5:Planningforhistoricenvironment)取代了过去的《规划政策指引15:规划与历史环境》()和《规划政策指引16:考古与规划》(),成为国家层面历史环境保护的重要法规。年的《登录建筑和保护区规划法》和年的《规划政策声明5》是指导地方规划机构开展具体保护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英国历史环境保护体系相当严谨,国家和地方既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保护区进行保护,又针对遗产资源和历史环境实施细致的维护管理,并通过城乡规划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通过保护历史环境和遗产资源,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活质量,遗产保护具有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价值,对地方特色塑造和场所感知具有积极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任何规划政策制定和决策之前都需要确保充分考虑到历史环境的保护,并且在遗产资源保护中应尽可能采用合理的措施,为其选择符合保护要求且合理可行的用途,与此同时需要智慧地管理城乡历史环境的变化。

4

历史性城市景观与可持续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年11月通过有关城市保护的国际文件《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建议指出:“历史城区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中最为丰富和多样的表现,它历经世代所形成,并成为人类的努力与愿望透过时空所留存下来的重要见证;城市遗产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产,由持续存在的文化、累积的传统和经验所创造的历史性层积(historiclayering)价值所定义,并作为它们的多样性被识别”。正因为如此,“城市保护不局限于建筑单体的保护,而是将建筑作为整体城市环境的组成要素看待,使得城市保护成为一个复杂的、多学科的领域,因而城市保护应位于城市规划中的核心位置。”

历史文化名街青岛八大关

江苏溧阳市沙涨村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可以塑造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在支撑国家广泛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社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历史城市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整合状况,取决于其在区域和城乡规划中的重视程度。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文化遗产已被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从这层意义上讲,保护是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和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及其景观环境的改善、修复和控制行为,为降低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衰败的速度而对变化实行动态管理的过程。正如HUL国际建议中所指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保护现有资源,因而积极保护和可持续地管理城市遗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资源的有效规划和管理,保护作为一种战略,旨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澳门氹仔半岛老城区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请输入标题bcdef

此篇文章为张松老师撰写的适合手机阅读的《城市历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精华版,完整版请见《国际城市规划》杂志.2期。

原文首发于“国际城市规划”。

输标题abcdef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engzx.com/ycsgr/7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